文章内容

徐州矿工报 - 徐州矿工报

王金臣: 坚守在防癌一线的 “摆渡人”

作者:本报记者 李本领    
2019-08-30     浏览(260)     (0)




  “我建议您做一下胃镜检查!”常年坚守在癌症防治第一线,面对眼前这位60多岁,有着大肠癌手术史的老人,徐矿总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王金臣目光敏锐,患者年龄大,有消化道癌变病史,患胃癌的几率很高。
  检查结果印证了王金臣的担忧并非多余,通过胃镜手术发现老人的胃窦处出现了息肉样隆起,为黏膜内早癌。第二天一大早,王金臣便为老人做了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术到病除。
  早癌的镜下改变非常隐匿细微难以辨别,想要练就识别癌变的慧眼和消除病患的巧手并非易事,需要高超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攻克这一难题,从恶性肿瘤致死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中挽救更多生命,2015年,时年35岁的王金臣选择站到癌症防治第一线,赴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修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早期发现、治疗技术。
  白天跟门诊,晚上做笔记,工作日在南京学习,周末回徐州把所学用于坐诊。5+2,白加黑,学练结合的高强度进修让王金臣的医术日益精进。
  下午2点多,走出手术室,王金臣收到一条短信:“感谢您当年的救命之恩!希望你能坚守早癌防治第一线,为更多患者带去健康。”发短信的曹先生,是王金臣主刀的第一位早癌病人,最近准备搬家去苏州,特意发了短信向王金臣道别,并感谢当年的救治。
  对于这位曹先生,王金臣记忆犹新:彼时的王金臣刚进修结束,胃镜检查曹先生是胃窦糜烂,王金臣放心不下,做了病理检测。病理显示是印介细胞癌,但当需要联系患者时才发现当时的接诊医生因为疏忽没有将患者的联系方式记录全。
  王金臣心里清楚,印介细胞癌性质恶劣必须立即手术,人命关天,他立马放下手头工作通过模糊的患
者住址挨家挨户的找患者。盛夏正午,骄阳似火,很快就浑身湿透,经过三个小时的辗转,终于找到了曹先生,并尽快为他安排了手术,手术及时而顺利,对病变处进行了治愈性切除。
  曹先生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三年来,本着“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生命,拯救一个家庭。”的原则,王金臣每年及时发现的早癌患者不下80人,术后的早癌完整切除率及术后康复率超99%,并发症发病率极低。
  正吃着饭,又一对患者及家属慕名前来问诊,患者已经 60 多岁了,身体也不好,他的家属对手术很担心。“这种手术已经非常成熟,术中及术后的风险都很小,你们放心!”王金臣边说边拿出消化系统示意图进行耐心的解释,很快打消了患者及家属的顾虑。“慧眼识患,巧手除癌。”王金臣以高超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坚守在癌症防治第一线,为更多病患带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