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石油报社 - 华北石油报
疫情期间默契哥俩儿的管理秘笈
作者:特约记者许柳美
3月3日晚9点20分,采油二厂苏北采油项目部吉5计量注水站岗位员工杨荣楚和余浩完成各自负责的工作任务,不约而同回到驻地,安全帽顶上的防爆头灯照亮了彼此疲倦的脸庞,两人相视而笑……吉5计量注水站现有杨荣楚、余浩两名员工,经过这60多天工作、生活的朝夕相处,他们通过各自积累的采油、集输工作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快速磨合成为兄弟情谊的哥俩儿。他们是如何保证该站生产安全平稳有序,现场管理井井有条的呢?“每天多想一点儿,多干一点儿,工作就不会太忙太累。”这是该站哥俩儿对日常工作的感悟。
把时间往前赶,提前干事
杨荣楚和余浩负责管理3口
油井、2口注水井、10口捞油井,以及注水泵、过滤装置。每天按至少3次巡检3口油井骑电动车需约百公里行程,如果不及时充电,那就只能是人推车了。加之每天两三车的装油任务,还要保证精细注水、站内设备正常运行,以及精细现场标准化管理,这对于哥俩儿来说,只有一个有效途径:把时间提前赶,把事儿提前干。
工作任务繁杂并不能难倒他们,一人负责油井,一人负责注水,5天过后俩人互相切磋各自岗位所遇“奇事”,再互换岗位,时间长了各自都成了岗位上的行家里手。由于江苏经常性阴雨天气,早出晚归已是常态,哥俩儿安全帽上的防爆头灯和身上的墨绿色雨披已成为他们日常的装束。
杨荣楚和余浩关注转油每一个关键环节。原油的温度直
接决定了能否顺畅转油,他们提前对间开井加热两小时,保证油井正常生产,借时机争分夺秒清理杂草已达到现场标准化要求,别小看除草这项简单的工作,他们又挖又铲,每天至少都要除草近3个小时,就这才只是完成了任务量的五分之一而已;密切关注转油后的储油罐液位,待安全高度时及时开启自动加热装置,以保证原油正常加热和储油罐安全运行,这至少需要5个小时时间。那时天已黑,再赶上个雨天,那身行头可是大派用场。
把工作当家事,主动干事
哥俩儿融合各自“采油通”“集输通”,在平时互相分享各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这样一来,避免了日常管理
中杂乱无序的盲区,也提高了工作成效。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吉16H2井路段封路,导致该井停井21天,待接到该井开井生产通知后,他们按照提前两天加热的规定,紧盯现场,互相探讨,逐步摸索,在保证生产安全平稳运行的前提下,比预计转油时间提前12小时,最大限度减少影响的产量,确保该井恢复正常生产。
“该井恢复正常生产后,我们及时取样上报给地质组,把这里当成家,很多事不用等安排自然而然都想到前面了。”杨荣楚如是说。
把问题想在前,往实干事
初到工作新领域,杨荣楚和余浩沉着应对自己的本领“恐慌”,在实际工作中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深刻领悟到:把问题想在
前,把事儿往实干,防患于未然。
平日里,他们把加强巡回检查和设备的维护当成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安全生产的根本;他们从来不用机械性的理论数据以此判断生产运行状态,而是结合生产实际细致分析,作为精准判断的依据;针对精细平稳注水工作,他们认真摸索注水泵压降规律,按照配注要求精细调节,做到平稳注水;每天平稳控制注水量后,他们密切关注净水罐的液位,比对核实注水量数据的真实性。
“如果净水罐液位下降数据大大超出了注水量的数据,我们就会分析判断是否管线有无异常,加大巡回检查力度,查找异常原因及时处理解决。”哥俩儿早已把勤动脑、勤分析作为他们的日常工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