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大学 - 《黑龙江科技大学报》
潜心科研的学者用心育人的教师
———记我校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张保勇
张保勇是科技大学最年轻的博导,他致力于“瓦斯冰”研究,扎根科大心系学生,善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塑造学生品格。他指导20余名学生发表SCI/EI论文,培养多名硕士研究生。他是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实验室建设工作的负责人,取得丰硕成果。
他是科技大学最年轻的博导,他是“瓦斯冰”研究领域的青年专家,他是实验室里的“工作狂”,他是青年学生的榜样。他扛得起责任,踏实肯干敢担当,不忘初心;他耐得住寂寞,兢兢业业搞研究,年复一年。他是我校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张保勇。
不忘初心 扎根科大 心系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一名教师,张保勇始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从教十几年,他先后主讲《矿井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主持了省级教改项目2项,指导大学生科研立项20余项。教学过程中,张保勇善于通过工程难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通过著名学者艰苦奋斗事例塑造学生高尚品格。一次上课,他将在煤矿现场遇到的矿车失控事故讲给学生们,并提出能否把矿车失控离心力转变为制动力的科学设想,引起了程巍等同学的兴趣,他们通过查找力学、机械、安全等领域专业书籍,计算出了矿车失控离心力,并绘制出设计图纸,申报了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了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几年来,20余名学生在他指导下主持和参与13项学校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发表SCI/EI论文13篇,2名硕士研究生荣获校 “优秀硕士毕业生”称号。
砥砺前行 立足矿业 自主创新“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这个 “冷板凳”张保勇一坐就是15年。从攻读硕士学位伊始,张保勇就一直追随导师吴强教授致力于“瓦斯冰”新技术研究。面对导师开辟的新领域,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水合物专业文献、开展 “瓦斯冰”实验。“在研究最初的两年里,我几乎每周有一半的时间吃住在实验室。”为了等待美国水合物专家Sloan教授的邮件彻夜难眠,研制第一套水合物实验装置时,一个人在烈日炎炎的石油大学设备厂调试设备的艰辛,这些都成为了张保勇科研道路上不可磨灭的记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保勇用他不懈的追求写下了不平凡的成绩,结出丰硕果实。十几年间,他主持国家自然基金4项、中央支持地方专项青年团队计划1项、国家水合物专项协作课题2项、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等共计5项,2014年被评为第九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015年入选黑龙江省高校首批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8年成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编写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共发表SCI/EI收录论文39篇,同时兼任 《AppliedEnergy》等多个国内外SCI、EI期刊审稿人。
无私奉献 搭建平台 助力师生同发展矿井瓦斯灾害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瓦斯事故一旦发生,会造成众多作业人员的伤亡和巨大财产的损失,给国家、行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瓦斯防治与利用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基于此,国家着力建设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瓦斯等烃气输运管网国家级中心实验室”作为国家层面建设的31个实验室之一,由我校负责承建。受学校委托,张保勇承担该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在经历设备调研与选型采购、自制设备设计与研制、进口设备原位测试改造等艰辛努力后,顺利通过国家安监总局验收。他还协助完成了国家应急管理部“煤矿瓦斯分离与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验收工作,成功备案了黑龙江省“煤矿瓦斯灾害防治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本科生进实验室、研究生学位论文实验、青年教师项目申请奠定了平台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