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报》

3

产教融合,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新局面

2019-10-30     浏览(103)     (0)

中山大学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4%以上,学校以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三大优势学科专业为基础,搭建校内跨专业开放共享的“3+X”校企合作平台,通过“请进来”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有效推动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学校以本科应用型转型建设为契机,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生态。





  33年前,学校为地方培养人才而生。风雨传薪,使命不变,在新一轮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过程中,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优秀学子频出,为中山、广东输出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我个人就业的顺利,归功于母校的培养,感谢母校提供的平台和机会。”今年9月,我校2016级网络工程专业学生黄致杰刚步入大四,腾讯公司就以高薪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他说,在学校老师的用心栽培下,大学期间,他接受了系统的专业教育,参与了大量的创新实践,通过参加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创新项目以及校企合作开发项目等,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技能水平都得到全面提升,为自己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我们又有一批优秀毕业生已成功入职阿里、网易、振业优控、德著智能、天启智能、纬创资通等一些优质用人单位,而且他们能够尽快进入角色,成为这些企业的技术开发骨干,”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李文生教授说,今年该学院毕业生就业呈现出薪酬水平高、专业契合度高等令人欣喜的趋势,究其原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教务处副处长卢满怀介绍,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我校以本科应用型转型建设为契机,从育人理念、合作机制、组织方式、实现路径上不断探索与创新,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生态。近年来,校企共建“3+X”协同育人平台238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项目29个、省级协同育人及实践平台21个。全校所有专业都建立了3个稳定的能提供3个月以上实习期和一定就业岗位的企业基地。通过持续完善校企、校政、校校协同育人机制和不断地实践探索,给在校学生打通了通往企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学校以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三大优势学科专业为基础,融合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专业,联合“硕泰、粤嵌”等20余家企业,搭建校内跨专业开放共享的“3+X”校企合作平台,通过“请进来”,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有效推动了学生高质量就业。
  据悉,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4%以上。学校历年培养的毕业生中,50%左右留在中山就业或创业,一大批优秀学生已经成为中山市各领域的中坚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