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理工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报》

舞出中国龙的“神韵”——记我校学子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一等奖

2019-09-21     浏览(62)     (0)





  伴随着激昂明朗的旋律,穿着一致的队员们仿佛与空中翻滚盘旋的巨龙完美融合在了一起,将这名为“龙魂至尊”的表演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脚下踩着灵动的步伐,有力的臂膀顺势摆动,中国龙就像心有灵犀一般活泼地与龙珠戏耍着……这就是江苏代表团、南理工少数民族舞龙队在9月16日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精彩表现。三节龙上下翻飞、巡游四海、嬉戏斗闹,演绎到最后接成一条13人组成的巨龙,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腾跃行进、直躺舞龙以及高塔盘等惊艳动作。明艳的色调,矫健的身姿,给观众和评委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感官上的震撼,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最终以18.16分的总成绩,稳夺一等奖桂冠。
  参赛的这支舞龙队,由来自我校各个专业和年级的14名少数民族学生和6名汉族学生组成,早在2018年便开始组建。备赛期间,紧张而密集的训练安排,队员们放弃暑期休假时间,顶着南京的高温坚持训练。来自计算机学院的队员吾热卡热别克·哈力别提回忆起那段艰苦的时光,感慨良多,舞龙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不厌其烦地打磨中练就的,每一阵气势都是在日复一日的训练里积累的。每次的龙狮表演,场外欣赏的观众都会觉得好看,但他们看不到的却是队员们每一次的受伤和失败。“平时需要牺牲一些周末和课余时间进行训练,有时候要训练到晚上十一二点,回宿舍时舍友都已经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了。暑假也需要提早返校训练,看着别人还在悠闲地享受自己的暑假,我们却要在烈日下辛苦训练,心里有时难免会有烦躁的感觉。”别克坦言,“但是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看着队员们都是这么辛苦,也就没什么怨言了。”在艰苦的训练过程中,有不少队员出现了受伤的情况,但是没有一个人选择退出,即使受伤的关节已经肿起了包、流血的伤口还没来得及结出血痂,也没有人懈怠,因为每一个运动员都知道,舞龙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运动,少一个人都无法完成训练。训练场上,常有的一幕便是运动员刚刚还给受伤的地方换上药,转头便像没事人一样继续训练。
  “每天训练中最轻松的时光,就是大家坐在一起总结和反思,相互指出做得好的,或者还有欠缺的地方,不断去研究如何做得更好,我们会为了如何做好一个小的动作细节而讨论上大半天,在摸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精进。”回忆起训练过程中少有的轻松时光,别克的眼神也变得更加温柔。舞龙队的周教练也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却仍然天天坚守在训练场的第一线,在队员们疲惫不堪的时候给予大家精神上的鼓励。“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着之前比赛时的故事,大家一起笑着闹着,一下子把训练的疲惫都忘却了。”个人坚定不屈的信念,队友之间亲兄弟般的感情,老师给予的无私帮助,都让这支少数民族舞龙队变得更加团结向上,在通向取得最佳成绩的路上披荆斩棘。
  即使比赛摘得桂冠,但舞龙队的成员们也没有因此懈怠,“这次的获奖,是对上一个阶段的努力的回报、压力的释放,也是对下一个阶段继续努力的督促。”晚上十一点,别克还在二运的操场上继续训练。未来,他们还要继续训练,备战下一个阶段的比赛,为延续南理工的荣耀,舞出中国的龙魂而挥洒着汗水。(学生记者 谢雨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