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第一字形是在“弓”旁加个指事符号。第二字形是在“弓”旁加几个小点,小点表示弓弦振动的状态或声音。弓弦振动出声,说明是在射箭。第三四字形增加了意符“攴”(pū),表示以手拉弓,成了会意字。金文第一字形与甲骨文第二字形相同,第二三字形与甲骨文第三四字形相同。第四字形则增加声符 即“癶”(bō),成了新的形声字。本义是发射、射出,引申为发出、出发、开始、启动、发生、阐发、发布、兴起、高扬、揭露、显现、派遣、交付、卸下、毁坏等义。“发(發)”字以手拉弓表意,与头发的“发(髪)”原不相干。头发的“发(髪)”从髟(biāo),犮(bá)声。“髟”表示头发很长的样子。汉字简化以后,“發”与“髪”统一写作“发”,其实这个“发”出自“發”字的草体字形,而且由来已久。
甲骨文第一字形下面是“火”,上面是“林”。第二字形“火”的上面是“艸”(古“草”字)。第三字形是“火”上加“木”。火烧林、火烧草、火烧木,意思相同,都是烧的意思。第四五字形下面是双手举火把,上面是“草”或“林”,表示的意思更加明确。用六书分析法解释就叫从火从林会意,从火从木会意,从火从廾从艹(或林)会意。《说文》作“燓”,后世异体作“棼”,从分声。又有异体“炃“燌”“燔(又读fán)”等字,都走上了形声化道路,可见形声化是汉字发展的方向。“焚”的本义是焚烧。在卜辞、铭文里有时用本义。
基本字形一侧是意符“示”,“示”是神主的象形。另一侧是声符“畐(bì或fú)”,“畐”本是盛酒容器的象形,与“酉”同形,“酉”在古汉字里有时与“酒”、“尊”、“福”、“富”通用。第七八字形增“北”作声符。用六书来解释“福”字,完整的说法是:福,从示从畐,畐亦声,会意兼形声。或加“宀”表示房子,合体会意,意思是家里吃喝富足。“福”的本义是祈福,引申为保佑、造福、福气、幸福等义。“福”在铭文里有时作祭名,有时指祭祀的酒,或表示福佑的意思。
注:本栏目内容摘自徐超教授即将出版的新著《大美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