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海,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自组织与治理理论、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参赛课程为《空间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我想谈两点体会。
第一,教学路上没有止境,老师要常为新。参加青教赛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对教学认知的不断刷新,最开始我们的课堂可能是准备好PPT,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就足够了。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太多了,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他们刷微信、刷微博、看网站,老师讲的内容可能不是那么新鲜;还有抖音、快手等新式的信息传播方式,他们还会觉得老师讲的没有那么精彩。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意义何在,应该怎么去回应?不过,我们也会发现,信息化时代同时带来了碎片化和快餐化,学生会获取到一堆碎片化的信息,但是我们课堂教学能够还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蓝图,这是我对教学意义的一个反思,我觉得这是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不能给学生带来的。
第二,教学路上没有捷径,老师要守初心。我在博士毕业之后来到人民大学工作,第一年的时候压力特别大,因为需要准备很多新课,做很多新的课件,花大量精力备课。过了一年,我感到似乎压力小了很多,所谓“铁打的课堂流水的学生”,好像只要照本宣科,把知识点再继续传授给新的学生就可以了。但经历青教赛之后,我发现课堂上还有太多可以打磨的东西,有的课件显得不那么有立体性了,有的课件内容不够丰富了、案例不够鲜活了。如果我们经常花很多时间来打磨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少低一会儿头、少玩一会儿手机,换来他们下课时一个收获满满的笑容,想想作为老师的初心,这就是很值得的。这一点给我很大触动,因为上好一堂课的意义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同时也在给他们展示教师对于本职工作的热情,告诉他们走上社会之后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
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人民大学的教学工作作更大贡献,用守初心的努力浇灌我们共同热爱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