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 - 九江学院报
讲述榜样故事 传承榜样精神 2018年度“立德树人楷模”事迹(二)
不负相遇 不改初心
作者:文传学院王苓

对于这样一个荣誉,真心觉得还有差距。对我来说,这既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
相信今天发言和在座的各位在立德树人上都有太多成功经验,值得我去学习。所以在这里,我只分享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是否能承受得起?
2016年2月,01级一位学生在重逢后给我留言:王老师,你肯定不记得我,可你是我的偶像。当年我本来已经要转到别的系的,结果你的第一堂课就让我爱上了中文系,于是这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多年来都想跟你联系,对老师说声谢谢。
对我而言,那只是二十四年教师生涯、几千次课中很普通的一节。可是,竟然成了这位学生确定人生方向的分界线。那一刻,一堂课似乎承接起了一位学生的过去和未来。
那么,面对这一颗颗年轻的心无保留的托付,面对这独属于教师的无上光荣和使命,我们是否能承受得起?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还能做什么?
2016年8月,自毕业后就没有联系的一位02级学生加我为好友,他第一句话是:对不起,王老师!随后立刻转了几百元钱给我。我愕然,问是什么?他说:毕业前夕您给我的,没有这钱,我没法走到今天,谢谢您的帮助和信任,只是对不起,过了这么久……我说:是吗?我不记得了。他说:老师,我一直都记得,永远不会忘记……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当我们试图激发、启迪一个年轻的心灵时,要往他们的心里放什么?我们还能做什么?
所谓的教育,是一场立德的自我修行;所谓的师生,是彼此的信赖与成全。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的初心还在吗?
2017年6月,一位13级同学离校前夕给我留下了一封信:可爱的王老师,这是一封不正经的感谢信……信的结尾她说:谢谢大学四年遇到了你,说实话很幸运。十年后或者更早,我们一定能再次遇见,你仍是少女,我仍怀初心。
有人说,所谓父母与子女一场,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教育也是在不断相遇和别离。今天的遇见,都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分离。当我们在年复一年的相遇和别离,在偶感疲惫和倦怠中,去守护这来来去去年轻又热烈的心灵时,我们是否还揣着当初的梦想,怀着那颗滚烫的心?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我应邀参加了99中(2)相识二十周年聚会。学生们让我就这次聚会发表感想,内心激荡之时,我说:我是一个健忘的人,记不清初相识眼中的流光,记不清那天你为什么哭泣,记不清明媚鲜妍的笑靥开在几时,也记不起有没有好好跟你们跟青春道别离。结尾时我说:于是,忘不了再相见的目光灼灼,忘不了永远澎湃汹涌的热情,忘不了心灵深处的信仰坚定,忘不了这纯、这真、这赤子之心……时光一路狂奔绝尘而去,教学楼旁的小树早已玉立亭亭,我们也白发渐生。可是请记住从哪里出发,记住最初的信仰,记住这不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