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矿工报 - 徐州矿工报
“难得这股钻劲”
——记2019年青工岗位技术比武采煤机司机冠军、 张双楼矿职工赵龙
作者:◎本报记者 刘洋
怎样才算一名出色的采煤机司机?面对这个问题,赵龙说不清楚,但他却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头两天,集团公司授予“青年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消息刚一公布,赵龙作为其中一员,立时成了张双楼矿采煤二区的话题人物。“别看他平时不吱声,心里可有数了。”“小伙子思路多、点子灵,是块好料。”“要说赵龙哪一点最让我佩服,那就是他那股钻劲儿。”“不是我吹牛,我徒弟这次能夺冠,绝对是意料之中。”在工友和师傅眼中,赵龙的一大堆闪光点都源于他总是“想问题更深一层,做事情更进一步”。
就拿采煤机开机前的例行检查来说,每次班长在班前会上都会反复强调,但工人还是很容易疏忽,这是为什么?赵龙道出了切身体会:“在生产现场,我们确实是按照标准进行手指口述的,但是否完全 ‘走心’?我就说不好了。嘴上说的和手里做的出现偏差,是因为有的工人只把检查当作目的,并没有真正从根源上理解这样做的意义。”
赵龙回忆,有一次他刚到工作面,隐约看见远处有人过来,但是还没进入采煤机附近5米警戒范围。等检查完毕,人影却不见了。他迟疑片刻,并没有冒然开机,而是绕过采煤机另一面四下寻找,果然发现
了那名路过的工人。“如果当时我按下按钮,就很可能会造成伤人事故。采煤机体积大,作业空间存在很多视线死角,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二次检查十分必要。”赵龙顿了一下,接着说,“其实,在采煤机的操作规程中,有很多环节都值得细细推敲。比如,开机前一定先打开内外喷雾,除了降尘、冷却、扑灭火花、稀释有害气体浓度等主要作用外,还能起到很好的警示效果。因为井下噪音大,和口头喊话相比,工人更容易看到采煤机喷雾,自觉远离滚筒。所以说,检查并不能完全按部就班,一定要学会灵活运用。”
这大概就是赵龙所说的“走心”——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在日常工作中,赵龙从不轻易放过任何疑惑,甚至还刻意给自己增加疑惑。采煤机机身电缆容易拖拽受阻,他非要搞清楚阻力来源和电缆走向;顶板破碎的情况千变万化,他非要搞清楚岩层分布规律和
冒顶形成机理;虽说挂离合器是一项基本功,可许多有经验的老司机都不敢保证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把握,他非要对电动机和滚筒的转动频率弄个明白。
这种“自找麻烦”的习惯让工友觉得“不明智”,却让他自己觉得“很受用”。最近一段时间,井下煤溜弯曲度变大,不及时处理的话,采煤机就会割到液压支架的顶梁,而且还会因割煤高度不够而造成顶煤浪费。赵龙心里暗暗嘀咕,既然采煤机摇臂可以随时升降,能不能先降下来割底部煤,等煤溜逐步推直,再退回机组重新采割顶部煤?升井后,赵龙把想法一说出来,立马得到师傅的认可,“这种情况俗称 ‘削大肚子’,是常见的地质构造形成的。好小子,我还没教你呢,自己先悟到了,这就是‘多动手、勤动脑’ 的好处。”
师傅的夸赞让赵龙有些难为情,他耸耸肩,笑着说:“其实这也没什么,我觉得开采煤机就像我们平常开车一样,功能越熟悉,开起来就越顺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