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报》

服装两学子喜提国赛一等奖

2019-06-15     浏览(39)     (0)
 6月13至14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在广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我校艺术与传媒学院2016级服装与服务设计专业杜敏珍,唐雪莲两名同学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48名选手同台竞技,荣获一等奖,毛晓凛、张沙沙两位老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这是我校首次在该赛项获得国赛一等奖,而荣誉背后的故事却少有人知。
辛勤练习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2019年初收到消息,两位老师就开始选拔参赛选手。2月16日,唐雪莲开始训练,杜敏珍更是正月初七就到校参训,训练期间没有课程,专心备赛,直到比赛前一天。
    在老师眼中,这两位选手很刻苦。前期训练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8点,后期集训常常到十一二点才结束。有次为了解决一个难点,练习到太晚,被锁在了教学楼内。
    题目有十种,外套、风衣、衬衫等。制式不同,款式多样,练习室里,桌台上堆满了样衣,这是学生与老师辛勤的成果。日复一日地训练难免会让人觉得辛苦和枯燥,偶尔也会遇到迟迟无法解决的难题,又累又急,熬红了眼睛,但她们依然出色地完成了训练任务。
    参赛所需的许多知识是平常课程中没有学到的,备赛期间不仅要反复练习,还要学习新知识。唐雪莲说:“设计衣服,PS、AI等软件要熟练掌握,制作上要掌握好工艺技巧,关键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
    两位老师也并不轻松,回忆与老师一起备战的日子。杜敏珍说:“有一个款式很难,我不会做,毛老师也在找效率高且简单的方法,那天我们训练到很晚。老师到家已是凌晨,还和我视频通话,教我应该怎么做。”张老师也常常回家后工作到十一二点,她的孩子曾委屈地和她要一个拥抱。
    在高强度的训练下,她们在专业技术上有了更多突破,对服装专业也有了更多了解。
抓住灵感
    比赛前一月才公布主题是“传承”,为了更好地契合主题,师生四人翻阅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作品中取经,最终确定了以叶雕为服装元素来表现这一主题。
    一叶一禅一世界,作品灵感来源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叶雕,兼具剪纸微雕,版画等艺术表现形式,最早记载于《史记》中周成王“剪桐封虞”的典故。服装作品独具匠心,以剪纸的中国红为主要呈现。叶片上呈现栩栩如生的少女,设计上巧妙的将叶雕运用于服装中,使图案更具独特的视觉形象,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作品制作上,还采用了白坯布做立体剪裁的技术,使作品看起来更匀称,突出了服装的设计特点,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
    为了让作品更完善,设计稿做好后,她们修改了很久,选择服装材料也很谨慎,谨防出现服装质量问题。正是精益求精的精神才在赛场上交出优秀的答卷。
严格要求
    为了备战比赛,老师各方面都严格要求。
    我校第一次参加该赛项,比起身经百战的学校来说,经验相对欠缺。工厂里熟练的样衣工人,制一件样衣都要两天,实操比赛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7点,时间紧,强度大,这对学生而言挑战很大。
    强化训练时,为了让学生熟悉各款式衣服的制作,要求学生两天制作三款样衣。在高强度的练习下,学生的熟练度得到很大提升。比赛绘制效果图的要求也与平时不同。平时用手绘板绘制,而比赛要求用鼠标绘图,还有时间要求。
    基本功尤为重要,每一步操作学生都要非常熟练。设计软件的训练精确到每一步的保存,缝纫机的使用要熟练无误。“她们比赛时做出的成品平整度比平时更好”,张老师说:“学生在比赛中的零失误和超常发挥离不开严格的训练。”
    比赛对唐雪莲和杜敏珍两位毕业生来说是一次难忘且收获颇丰的经历。杜敏珍说:“每天训练虽然很辛苦,但让我在比赛中更有底气。”唐雪莲也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比赛上,有时觉得很累,但想到这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再辛苦也不能放弃。看到今天的自己比昨天进步了一点点,她就觉得无比幸福。
    青春是奋斗的样子,是日日夜夜训练的样子,是捧杯时候开心快乐的样子。不论是准备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毕业生杜敏珍和唐雪莲还是两位优秀的指导老师,都希望她们能在服装专业路上越走越远。
(学生记者团 雷晨 方泽炜 李晨辉 暴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