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报》
计算机三学子斩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6月3日上午,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赛项在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在指导教师周雯、李向文的带领下,我校计算机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李英豪、罗佰安和袁智锋组成的代表队,经过7个小时的顽强拼搏,最终喜获一等奖。
作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三大核心产业应用之一,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赛项是集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语音识别、图像处理、Android智能设备与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赛项。
受省教育厅指派,我校计算机学院今年代表湖北省参赛,也是我校首次参加该赛项。校领导高度重视,马蜂书记、王路群副校长赛前专门组织召开动员协调会,学院指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周雯和骨干教师李向文作为指导老师,选拔确定李英豪、罗柏安和袁智锋3名学生组成参赛队。指导教师根据选手的特点,制定了包含技能训练、理论学习、心理素质、临场应变、团队协作等多元化的训练方案,经过精心规划、细心指导,克服了备赛时间短、经验不足等困难,师生全力备赛、团结协作、沉着应战,一举斩获一等奖。
国赛造就了一批学生眼中的“技术大神”,他们是如何“修炼”的呢?“我大一就加入了物联网协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我的第一志愿”,队长李英豪说:“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一起学习,每天都有目标,感觉很充实”。队里的三个人来自相同专业,兴趣相投给他们带来了最大的默契。遇到分歧,分析现象,解决问题,李英豪说:“我们要相信队员,发挥团队之间的默契和协作,才能达到1+1+1大于3的效果。”
能在国赛中取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来之不易。袁智锋说,刚进赛场的时候很紧张,感觉压力很大,随着比赛的进行,才慢慢静下心来。比赛持续了7个小时,罗柏安负责C语言编程和硬件控制,袁智锋负责安卓开发,李英豪负责调试和排除故障。
比赛并不是一帆风顺,队长李英豪介绍,调试的时候发生了电源短路,他心里特别紧张。“不着急,相信自己,慢慢来”,在队员们的鼓励下,他一个个模块排查,重新焊接,持续了一刻钟,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测试时,小车在过特殊地形时失灵了,当时就慌了,在和队员们沟通后,经过7轮调试,不断调整参数,终于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袁智锋说。
获得一等奖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努力。为了这次国赛,90多个日夜里,他们每天从早上八点半到晚上九点,长达12个多小时,都呆在实训室,埋头苦练,克服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每次遇到分歧,我们都会停下来讨论,彼此沟通,直至问题解决为止”,罗柏安说:“特别感谢老师的辛勤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们学会坚持,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比赛过程中,三个人虽然分别负责不同部分的任务,但在做好自己手头上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团队。他们互相协作,及时讨论,最终获得比赛的胜利。
学生团队能在国赛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赛项中取得好成绩,离不开指导老师的默默奉献,他们耐心指导学生。参加国赛不仅考验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也考验教师的指导能力,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嵌入式开发、焊接和安卓开发是这次国赛的重点考察内容,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专业知识技能、临场应变、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指导,不断调整备战状态。“指导学生参赛对我们来说是常规工作,从13年第一次指导学生参加国赛到现在已有6年时间”,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周雯说:“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赛项相当难,又是第一次参加这个赛项,我们利用课外时间和周末指导学生,和学生在信息楼202室一同学习、探讨。”
小车怎么走?如何用嵌入式控制单元控制小车?李向文老师说,在比赛前期提高学生C语言编程、单片机技术能力,中期提高学生嵌入式开发编程技巧,后期结合比赛硬件做综合训练。“和硬件打交道,系统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出现一些问题”,他说:“学生很认真,具有探索精神,会反复的尝试,未来可在设计思路上进一步加强。”说起比赛取得的优异成绩,周雯说:“我认为这不是最重要的,享受比赛的过程,获得收获,总结反思,才是最重要的。”
谈及赛场的表现,两位老师纷纷为学生点赞,“学生非常刻苦,自律性很高,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周雯老师说。李向文老师还说:“我对学生的表现很满意,同时希望他们能在今后清晰地规划职业生涯。”
国赛结束后,他们还将把国赛的训练成果,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等经验教训整理成word文档,供下一届学生参考学习,这也是他们的一种传帮接代的精神。他们仨表示会戒骄戒躁,虚心学习,为学弟学妹们做一个好榜样。
(宣传部 李莉 计算机学院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