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1日下午,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二(3)班语文教师李芳在护送学生放学回家途中,面临突如其来的车祸,果断推开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4名学生得救了,而李芳老师却因抢救无效于6月13日凌晨4:40永远地离开了她挚爱的三尺讲台……
消息传来,举国悲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李芳老师的英雄壮举里,闪烁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师德和舍己为人的人性光辉,是我们所有老师的楷模和学习榜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踏上讲台已经十个春秋了,每当我走上那三尺讲台,面对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双眼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为人师的光荣与责任!我一次次的默默告诉自己,要努力,要加油,要成为深受学生们爱戴的好老师!
学乃教育之基础,德乃教育之本源。做为新时代的高校青年教师,面对着当今嘈杂社会多方面的诱惑,我们要怎么做才能经得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如何才能守住师德之魂,树好师德之碑?如何才能自尊、自爱、自律、自强?如何才能做一个德艺双馨的好老师呢?
结合本人工作经验,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自己
习近平同志曾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这个比喻也同样适用于高校青年教师。
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我们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端正思想认识,增强自身的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掌握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自觉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从而促进良好师风的形成。
(二)要“博学”
博学是青年教师实现自我修养的必要前提。
古代黄宗羲在《续师说》中提出“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
当前正处于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多留意生活中的宝贵学问,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社会实践,学会运用新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要“审思”
审思是青年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有效方法。
我们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自觉避免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和不良风气的影响。
我们要善于时刻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技能和方法,同时要注重培养自身价值观、性格、情感、意志等素质,审慎思考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角色定位,在教育实践中完善自身的品德。
我们要善于反思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多贴近学生,多关爱学生,在关爱学生中获得幸福感。
我们要审慎思考与同事的相处模式,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具备自觉的团体意识,并且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促进教师集体的良好发展。
(四)要“笃行”
“实践出真知”,笃行是青年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根本路径。
我们要把掌握的知识和所具备的素养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到知行合一,这也是“笃行”的现代意义。
我们要在教育实践中要尽职完成所在岗位所应当承担的各项任务,所言所行要符合岗位要求。
我们应善于将自己所学所思运用于社会实践中,通过参加爱心助学、企业实践等活动锻炼自己,提升自身的道德责任感。
我们要在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用最真实和最真诚的自我与学生平等交流,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关心学生的成长,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业、生活、情感等实际问题。
(五)要“慎独”
慎独是青年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
我们应该注重个人言行,不管在有人监督还是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必须做到自觉律己,要以《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做任何有损师德的事。
(六)要“持之以恒”
师德修养是一项需要青年教师长期坚持、不断进行自我修复和完善的过程。
我们青年教师要有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锻炼中,主动地向专家和同行寻求帮助与指导,并自觉地接受其监督和批评,以充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春风化雨,以德育人,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人先正己。作为教师,我们应具备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奉献精神,不断地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用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李芳老师为榜样,在工作中将德育始终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之中,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