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莆田学院 - 《莆田学院报》

“乡村新闻官”:搭建网络文化平台,多维度助力乡村振兴

2019-10-25    

      莆田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初心”网络文化工作室是福建省高校示范工作室,成员多为16级至18级的莆院学子。“初心”网络文化工作室引导学生长期驻点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实践,引导青年学生结合专业实践积极助力乡村经济振兴,深度挖掘各村落文化资源,通过拍摄、制作宣传片、网络宣传等方式,支持当地特色旅游产业、农特产品,传播当地文化,推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今年暑期,“初心”网络文化工作室成员用30天走进仙游潭头村、兰石村、 双福村、菜溪村、伍狮村、白埕新村,将新媒体融入脱贫攻坚战中。16位“乡村新闻官”在莆田市的5个贫困村和老区村,拍摄和制作了60条系列短视频以及上千张高清照片,题材包括乡村风景、地道美食和朴实的乡村生活等,并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推广。

       为什么工作室会聚焦“发展乡村经济的发展”?工作室负责老师林斌说:“大学生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这些词的理解一直停留在理论上,只有走出课堂,与实践结合,才能了解并把个人的专业、事业的发展真正融入到国家战略中。”工作室学生彭炜补充道:“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脱贫攻坚战非常关键的一年,工作室在致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通过新媒体平台融入脱贫攻坚战,用新潮的方式让更多人关注乡村振兴。”

       16位“乡村新闻官”借助短视频、直播技术精准触及群体,深入挖掘其特色文旅、物产资源,线上带动特色农产品的销售,线下以吸引本土新兴家庭进行周边亲子游为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实现信息双向交互,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工作室陆续制作了一些“初心”乡村振兴创意微视频,例如《兰石一瞬》《菜溪传说》《双福荔枝》等。其中《菜溪传说》的拍摄成员盘金苗这样记录:拍摄这个小短剧的时候,“乡村新闻官”们仔细了解了菜溪的人文传说,领略菜溪岩的秀丽风景,就是想通过“小我”描绘出彩的“大我”,突出地方旅游产业,增加社会关注,带动经济发展。 

       “初心”网络文化工作室借助互联网与新媒体把这些偏远山村打造为线上“网红”,不仅提高了当地名优特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还提升了各村庄的知名度,助推了莆田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本报记者  黄惠玉  杜昊

   图为初心网络文化工作室拍摄短视频助力乡村经济的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