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奉献祖国。近年来,莆田学院以乡村振兴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为抓手,引导学生深入乡村,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实践之中。截至目前,共有 3支队伍,30余名师生,前往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结合专业教育,增进青年学生对乡村发展的深刻理解与认知,使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扎根田野,积极投身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今年暑期,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管理学院、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组织近30名学生,来到莆田市仙游县兰石村开展为期六天的“人民墙绘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紧密围绕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兰石文化等内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六天时间在乡村田边绘出一幅名为“印象兰石”的墙绘作品,以实际行动参与兰石村美丽乡村建设,以独特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脚踏实地,用心聆听。实践队成员的日常工作除了墙绘以外还会下乡入户做调研。有些村民们住得偏远,实践队成员需要顶着烈日在崎岖的山路上步行一个多小时,遇到下雨天更是艰辛,但无论天气如何都挡不住实践队成员们的热情。为了给兰石村举办乡村晚会,实践队成员抽空练习、排练。调研的途中,练练歌;给墙作画时,练练歌,随时随地插缝练习,只为留住乡亲们最美的笑容。正如兰石村第一书记李俊华所说:“此次社会实践队来兰石村,开展了很多很有意义的活动:巨幅人民墙绘,带来了美;高歌田野,放飞了绿色的希望;知青文化园文艺演出,激活了整个乡村。”在这几天内,实践队没有一个人抱怨过,没有一个人退缩过,因为他们是学生党员,因为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在李俊华眼中,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更是一片乡愁乡恋之地,乡村振兴是一个长久的期待,更是一个能展露身手、施展才能的平台。同样是莆田学院一份子的他,因为出生在农村,自小便对农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很多人削尖脑袋往北上广深城市里挤,往机关事业单位挤,虽然这种现象很正常,但是不理性,会让农村荒芜了良田,成了孤寡流守的农村。”他认为,大学生到广阔天地之中来,让学而所思得以实践,是一次很好的体验,大学生回到农村也是一次理性的回归,在农村也同样会有用武之地。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实践队的一名队员在日志中写道:“我们不曾言败,我们铸造风景,我们以自己满意的方式,诠释了自己的青春,也给别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因为我们都秉持着最初的梦想,砥砺前行。”实践队成员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以实干苦干创造业绩、增强底气,以更足的底气为乡村振兴汇聚磅礴力量。
本报记者 孔紫嫣 方舟 王丽清
图为实践队表演《芳华》。本报记者 魏凤英 摄
图为实践队员在绘制墙前合影。本报记者 魏凤英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