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大学 - 《河南大学报》

茶中乾坤,壶中日月

作者:□廖曼君    
2019-11-10     浏览(288)     (0)




  “没什么,只是岁月等我们;没什么,只是秋月等春风……”旋律悠扬,似与我们讲述茶这一片树叶的故事,是零江边上漫山遍野的高岭红?亦或是古丘山上静待韶光的白茶?是敏锐芳香的茉莉香片,是淡雅的碧螺春,还是温柔缠绵,风韵十足的毛尖,悠长醇厚,底气十足的铁观音?
  慕诗客、爱僧家的香茗与明月一起点缀了中国千年,然而,我们却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蓦然发现,“神奇的东方树叶”不是逐渐被咖啡可乐等所取代,就是以外国品牌的名字出现在世界大众的视野之中。也因此,明月仍旧挂在夜幕之中,而传承千年的传统茶香却仿佛远飘。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中国毕竟茶脉难断,一切均事在人为而已。
  尼采曾道:“谁终将声震大地,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击穿闪电,必长久如去漂泊。”
  喝茶的习俗之所以能传承千年,是在于喝茶不仅仅是喝茶,更包含着对自然的理解感悟,乃至对人生的反思。世人之所以喜茶,就是喜它自带的那份浑然天成的灵性,它揽灵秀山水日月之精魂,其中尽藏世事红尘百味,使饮者品苦若思,不惊不扰间就已垢净明存,洗心见性。也因此,茶背后蕴含着无尽的文化蕴藏。在现代都市的浮华之中,这种文化符号的意义更大。有人曾道,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氛围似乎与品茶不太相配,但如果能在茶店中打造出一份独属于茶的文化氛围,种上几株翠竹,养上几只啼鸟,配上几张木桌,摆上几张木椅,重现古人幽篁对饮的雅致。茶香袅袅中,我们的情怀在此栖居;焙火不断内,我们的诗意在此萌芽,这何尝不是一场中国风典风韵的再现?又何愁无品茶的雅致?
  “野夫饮茶去焦渴,佳客啜茗觅知音。”一盏茶,不分高低贵贱,名流权贵,乡村野夫,均可在闲暇时光手捧一杯香茗,看庭前花开花落,赏天上云卷云舒,闲话家常,谈古论今。细品慢斟的功夫茶,粗口豪饮的大碗茶,都让淡雅的日子,氤氲着淡淡的香。茶是随和的朋友,它亲民,所以民众也青睐它。“不是艺术家创作艺术,而是艺术催生艺术家,艺术操纵着它的信徒才有了我们眼中所谓的艺术。”茶的艺术在于品味茶香之人,得以从中收获凡俗的喜乐。但,在这个包装时代,很多大商场中的高档名茶太过“招摇”,华而不实。除此之外,有些企业一味走高端路线,宣传着大师制作,这种价格高得只可远观的奢侈品非但没提高茶叶的档次,反而还偏离了茶朴素淡然的本性。骆驼祥子拉完车喝的“大碎叶”,汪曾祺在昆明尝的“满天星”,这些廉价却又与人生活息息相关处,才是茶理所应当的容身之处。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不去企盼往日重散的辉煌,不去焦灼冷眼相拒的失望,用时间褪变一切,用品味回归视野。待从头,传唱古老的绿色神话:(2019级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