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北石油报社 - 华北石油报

油田公司首次在生产站场安装 “人脸识别” 系统

2019-11-08     浏览(439)     (0)

本报讯(特约记者丑云霞 通讯员刘红菊) “您已进入面部采集区域, 未经授权, 拒绝进入! ” 11月4日早晨8点,采油一厂任一联合站门口的“人脸识别系统” 发出警报, 安全员赵立彬立即上前询问, 一名未经授权的施工人员企图蒙混进站, 被禁止进入。这是油田公司首次在生产站场安装使用 “人脸识别” 系统。

采油一厂是华北油田成立最早的采油厂,目前有8个采输作业区, 由于站内工艺改造频繁, 有大量承包商施工作业, 而承包商管理历来是安全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风险较大, 现有的安全监管力量又难以实现全程管控。其中, 承包商施工作业人员的规范更是承包商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及时性, 施工现场的安全和场站的生产安全存在隐患。

为了加强对承包商施工人员的管理, 利用科技手段有效管控承包商的施工情况, 该厂在华北油田最大的储油站库任一联合站大门口安装了承包商监管 “人脸识别” 系统, 通过后台承包商安全生产监控平台,紧紧围绕 “人” 这个关键要素,以把好进站施工人员素质关为目的, 综合运用云计算、 大数据、 智能设备等软硬件信息技术, 与工程项目管理紧密融合,随时监督承包商施工质量、 监察施工人员作业情况、 培训情况, 并准确记录和统计管理数据, 实现了施工作业人员资质、培训、 综合素质的精细化、 智慧化监管, 利于规范施工、 提高效率、 调查追责。

目前, 承包商监管 “人脸识别” 系统在采油一厂任一联合站试运行, 效果良好, 有效提升了对重点生产区域的防护能力和管控能力, 提高了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 应急反应能力和人员管理水平, 创造了一个更加安全有序的安全生产环境。

据悉, 下一步采油一厂准备将承包商监管 “人脸识别”系统在全厂各站点逐步推广,油田公司也准备在全公司油气生产单位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