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报》
年轻,我们有自己的young□段 倩
作者分享了自己回家途中的感受和经历,描述了大学生活中的面试、自嘲、称呼等新鲜事物,以及作者对于自己的年轻、试错、成长的看法。他认为年轻就要试一试,要有勇气去挑战和成长。
终于坐上了回家的汽车,疲惫的旅程,按捺不住我内心的激动与欣喜。好想能早点回到家,和最要好的朋友们聊个通宵。我一定要把这些天来的所见所闻全都告诉她们,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几天,可在我看来,却像是精彩了整整一季。那些鲜活的故事就好像是一集又一集的校园励志剧,每个人都是主角,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按下重播键了……
面试“风波”
早就听说过大学的学习生活自由自主,课余的社团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可当各类社团、学生会的“前辈”们组织起一轮又一轮的招新活动时,我还是被那种火爆的报名场面给震撼住了。大家的积极性何以一个“踊跃”了得啊!据说单是在学生会,某位同学就兼报了十多个部门。若是再加上团委助理团、学管科、青协等大大小小的社团以及其中的具体分工部门,参与的广泛和竞争的激烈真是可想而知了。
而在我看来,这其中最精彩的一环非“面试”莫属了。无论是那一篇篇看似简单却准备了很久的演讲稿,还是那一个个看似稚拙却饱含热情的才艺秀,甚至那一次次看似狼狈却专注真诚的尴尬场景,都足以反映出我们是真的努力过,尽力过了。犹记得同寝室的一个朋友在面试的前一天嗓子有点哑了,就在宿舍里自嘲说要去唱杨坤的《无所谓》,结果,第二天,她的一句“我嗓子不好,请大家见谅”被后排的同学们听成是“我长得不好,请大家见谅”,成了所有人一时的笑谈。可我坚信,那天的她,一定给评委们留下了一份很深刻的印象……
面试之后的几天里,大家陆陆续续收到了被录用的好消息。兴奋之情自不必说,感觉就好像是真的到某家企业去应聘被通知录用一样。更多的则是一种使命感,一种被信任被器重的感觉。离开父母的我们好像在顷刻间长大了好多,可以独立地做事了,可以和朋友们一起用自己的力量为我们的梦想去勇敢追求了。
也许,从踏进校门那天起,就注定了我们要学会为自己而奋斗了吧!
“哥”的传说
不知从何时何地开始风行的“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在开学后不久也传入了我们女生宿舍。隔壁宿舍里人人见面据说都以“哥”相称,而到了我们宿舍似乎更是发展到了高潮。先是宿舍里每人都多了个带“哥”字的称呼,其次是舍友们的对话里必有“哥”来“哥”去,到后来大家又纷纷把“哥”推广到了亲友们中间。有人说,这是种自嘲,为了抒发心中的抑郁、落寞和无聊。也有人说,是因为班里“阴盛阳衰”痕迹太重,男生们都不够义气,所以女生们都争着出来作“哥”了。可我觉得,也许只是因为新鲜好玩吧,所以就流传开了。要知道,90后的我们可一直都是走在流行最前线的呀!我们都是一群不安分的家伙,每天都在用似乎怎么也用不完的劲不停地折腾折腾再折腾。
原先大家只要喊着就开心的“哥”,还是没能逃过高潮之后的退潮。渐渐的,在使用过程中大家都发现了些弊端。比如,和不明所以的人交谈,别人会愣住,然后问你:“啊,你在说什么?”比如,在提到真的哥哥,或者与哥哥通话的时候会产生指代不明的误会。最糟糕的是,宿舍里“哥”的核心人物,在第一天回家被妈妈问“什么”,第二天骂“神经病”,第三天不理她之后就决心再也不说了。于是“哥”的传说又渐趋回复了平静。
我们新鲜着,我们折腾着!
“咬紧牙,没什么大不了”
这句话是我们的教官说的,是在他让我们站了近30分钟的军姿后说的。我至今都记得当时差点就倒了,不是故意的,是真的双腿失去控制了,两只脚全麻了。很有一股想要躺下去的冲动,被罚被骂都不管了。可就在那时候,教官说了这句话,顿时感觉整个人好像都醒了。不是吗,真的是“没什么大不了”啊,只要咬紧牙,时间总会到的。如果倒下去了,只会被别人瞧不起的!
都说90后是温室里的花朵什么也扛不了,我不想辩驳,也无力辩驳。的确,我们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大灾大难,也没打造出什么新天地新世界。可是,我想,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在以后的日子里证明,我们也可以很强大。我们正在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融入这个社会,体味寂寞,体味空虚,体味世俗。阅历是最好的老师,总有一天,我们会长大,会忍耐,会负责,会担当。就像是站个军姿,经过之后,真的可以说“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体验着,我们成长着!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年轻,我们都要试一试。年轻,我们有自己的yo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