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航空学院 - 《山东航空学院报》

大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以滨州学院为例

作者:人文学院 陈玉涛 王明东    
2019-10-25     浏览(172)     (0)

大学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大学天然的、应然的、必然的使命与担当。滨州学院立足航空特色,不断推进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形成了富有航空特色、个性鲜明的大学文化,有力提升了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一、滨州学院文化育人与航空特色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以物质层文化建设为载体,实现航空文化建设的有形化。为使师生近距离直观感受校园航空文化环境,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实践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得到,体悟得到”,在亲身实践中触发感想,达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学校购置了美国全美航空公司退役的波音737-300飞机,用于飞行技术、空中交通管理与签派、飞行器动力工程、机场运行与管理、空中乘务等专业的实训,把课堂直接搬上了飞机,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学校建有模拟机实验室、航空电子实验室、航空发动机实验室等实训实验室,航空图书资料室、航空事迹展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健身房等设施齐全,建构起校园精神价值的载体,增强了文化的育人功能。同时,学校大力实施“校园文化提升工程”,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打造具有航空特色的大学文化风格和较为完善的大学文化体系,提升学校软实力。

(二)以发挥文化教育功能为核心,重视学生航空精神培养。一是重视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大力实施“学校精神培育工程”,开展“感动你我、传承精神”为主题的“航空兴校”系列教育活动,举办“波音737-300”教学科研平台“开放日”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航空展室、航模室、飞机发动机实验室,开展学习航空英雄杨利伟、航空报国英模罗阳、航空女英雄余旭先进事迹等主题活动,加强学生爱祖国、爱航空、爱学校“三爱”教育,培养航空报国精神。二是立足“地方性”,围绕航空特色,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活动。学校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先后与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 “订单式”联合培养飞行驾驶、飞行安全、空中乘务等航空人才4000余名,受到社会广泛赞誉。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调整完善文化活动结构布局,把航空文化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开展校园文化、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以举办系列航空文化活动为抓手,推进航空文化建设纵深发展。开设航空文化通识课程,举办“航空科普知识展览”“航空文化知识竞赛”、“航空报国,蓝天之梦”主题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推进航空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形成特色文化品牌,教育、引导和激励师生爱国修身、航空立业、爱校求知热情,把航空精神融入到师生的价值观念中,体现于日常教学、管理的点滴生活上。以 “航空大讲堂”“航空文化节”为平台,定期聘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等高校航空领域知名专家来校开展专题报告,对师生进行航空历史发展、航空专业建设、航空人才培养、航空文化培育以及政治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宣讲教育,开阔师生视野,点燃“学好专业、航空报国”激情,提高航空文化建设品位。利用假期组织师生深入航空企事业单位一线进行参观体验、工程实践,提高对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认知。

二、大学特色文化的建设路径:基于滨州学院航空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立足办学传统,把握时代发展,坚持在传承中创新。滨州学院在立足学校办学历史的基础上,着眼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确定了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不遗余力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在转型中,要把学校发展变革扎根于办学传统之中,继承学校优秀传统文化,借鉴过往经验、教训,不断回味建校的宗旨,践行高等教育的真谛。同时,立足传统,还要坚持文化的不断创新,在自我转型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敏锐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加强校企文化互融,实现校园文化和航空企业文化融通与衔接,培育“航空人”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与严谨务实作风,为学校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二)注重统筹兼顾,既要突出特色,又要全面、协调发展。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办出有特色的本科教育,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实现科学发展,需要独辟蹊径,打造特色鲜明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学校打造航空特色文化品牌,但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统筹兼顾,以包容的情怀、开放的眼光,不断吸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西方企业先进文化的精髓,始终保持学校人才培养紧跟时代步伐,服务并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大学最重要的责任是育人。大学文化建设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需求,不仅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品德的养成,将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根植于文化活动中,使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生活、潜入学生人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让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的校园文化平台,开展航空特色鲜明的多彩校园文化生活,建设航空文化精品工程,鼓励引导每个学生发现自身个性天赋,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重视师资建设,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大学文化健康发展。大学文化建设需要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知识渊博的教师队伍。要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应用型航空人才培养要求,造就一批学术骨干和教学名师,通过名师效应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发挥“师长”和“榜样”的力量,用学识、用高尚道德去感染学生。教师要热爱、尊重、爱护学生,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还要倡导自由的学术交流,彼此尊重,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