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华大学 - 《北华大学报》

放大镜后的读者

作者:实习记者 刘佳    
2019-09-25     浏览(112)     (0)

午后的秋风, 温暖而明媚。在图书馆的阅报架前, 坐着一位老者, 他一手持着放大镜,另一只手按照阅读顺序, 随着阅读的进程移动着。虽然坐在离图书馆入口很近的位置, 进出图书馆的学生很多, 略有些嘈杂, 但他依旧专注地阅读, 毫不在意身边的动静。

老人是学校的退休教师, 朝鲜族, 姓朴, 头戴中山帽, 穿着朴素。 问他为什么爱看报,老人说: “现在信息来源太广了, 懒得过滤, 还容易上当, 看报纸最权威。”他每天都坐在同一个座位, 方便取送报纸。他熟练地整理着看过的报纸, 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他最喜欢的十种,并且按照自己的喜爱程度排序。老人一边介绍, 一边露出笑容, 仿佛在 “炫耀” 他的 VIP 身份, 同时还有些许失落的感觉, 因为来这里阅读报纸的人并不多。 他感叹说: “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大量的信息涌入,辨别真伪就要花好多时间。” 记者随手指向新闻中的 “APP” , 老人并不明白是什么用途。向他介绍智能手机中的应用, 他笑笑, 随手摸了摸自己口袋里的 “老人机” , 说道: “还是我的好, 省下时间, 去看报纸。”

老人不善言谈, 但跟他聊上, 就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征服。 他说: “人的思想意识是很重要的。” 有些读者在阅读之后, 不将报刊放回原处, 而是随手丢置。他说: “每当看到这一幕, 就会觉得很痛心。 图书馆为师生提供优越的阅读环境, 维护工作关乎每一个参与者和享受者。 ” 老人的袖子上露出与衣服颜色相近的线头, 很明显是缝补过的;衬衫的领口有些破旧, 一看就是穿了很多年; 岁月在他的手上留下了痕迹,不大的手上突出着一根根青色的血管, 干瘦的只有一层薄薄的皮。这并不影响他的思考,他说: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新一代思想意识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每有学生走近他, 他就会停下阅读, 与他们攀谈。时而, 学生因上课要提前结束交流, 他也很理解地让学生先走, 走前打听学生的姓, 还会复述两遍。

老人有两大爱好, 一个是读报纸, 另一个就是听音乐。他自幼接受教育, 后来还读过拖拉机机械原理专业。后来学校停办了这个专业, 他调转了工作岗位,来到了图书馆工作。 为了享受图书馆得天独厚的阅读条件, 老人 8 年前搬家到学校附近的小区, 像上班一样, 坚持每天来图书馆阅读。 有时老伴担心他, 还会和他一同来阅读。84 岁的老人, 秋冬春夏, 始终如一。他知晓喜爱的十种报纸的更新频率,时而还阅读期刊杂志。 “有时还会把自己看到有意思的事情说给老伴听,自己的记忆力大不如从前了, 说出来印象会更深刻。 ” 老人说。 不顾一切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加上家人的支持, 让这个微凉的初秋有些暖意。 他最喜欢听音乐,但图书馆是阅读的地方, 不能展示给大家, 不能影响其他读者。

在图书馆门口值班的保安解师傅说: “这老爷子, 每天都回来图书馆, 风雨无阻, 上午阅读的报纸没读完, 下午回接着过来读。 这种坚持已经 8 年了。 有时老人的这种精神还会影响自己, 要活到老, 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