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烟台大学 - 《烟台大学报》

创新机制 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9-10-01     浏览(120)     (0)

学校领导看望温俊峰院士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近年来尤其是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扎实推进“一二三”战略部署,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改进人才工作方法,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打造优秀人才汇聚、智慧创意涌动、创新创业活跃的良好发展局面。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喜获烟台市人才奖励最高奖——卓越引才奖和人才引进伯乐奖。
      2017年底,学校修订出台了《烟台大学人才引进与管理实施办法》,通过提高科研启动费、人才津贴、安家费及购房补贴、实验室(团队)建设经费等,大幅提高了引进人才待遇。依托“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等国家和省重点人才工程,不断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创新引才方式,围绕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海洋经济、医养健康等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发展需要,面向海内外汇聚一批“高精尖缺”人才。推行“学校搭平台、学院引人才、双方共用才”模式,支持学院与地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合作。2018年以来,学校新增长江学者、国家特聘专家等国家级人才4人、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2人等省部级专家24人,烟台市双百计划特聘专家等市级人才8人。组织两届国际青年学者泰山论坛,邀请优秀青年学者参会,多人达成引进意向。
      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特聘专家人选4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人,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2人,泰山系列工程入选者2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人,省“外专双百计划”团队1个,齐鲁文化英才1人,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省属高校优秀青年人才联合基金计划获得者6人,省教学名师11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席专家5人,烟台市双百计划专家11人,烟台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首批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
      充分发挥人才引领创新的作用,既要大力招才引智,又要坚持自主培养。学校在加大外部“引智”的同时,着力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在校内遴选“152”人才工程二、三层次人员,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强了优势创新团队和人才梯队建设;出台选拔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有关意见,选拔确定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培养人选。修订教师外出进修制度,鼓励年轻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进修访学。截至目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79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2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占专任教师的54.3%。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除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之外,学校还不断完善人事体制机制,优化人事工作环境。分类推进社会保障改革,完成在编职工基本医疗、补充医疗、工伤、生育四个险种的统筹工作。强化考核评价结果应用,完善考核指标,明确考核任务,注重考核效果,紧密结合定性考核、定量考核与日常考核,切实发挥人才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推进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建立特殊人才职称评聘绿色通道,取得特别突出业绩的新调入教师,可直接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获评“泰山学者”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或高级别奖励或优秀科研业绩,可直接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稳步推进绩效工资改革,研究制定和实施切合学校实际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完善岗位聘任管理制度,加大聘期目标任务考核,不断提高提高人才队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