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 《杭州师范大学报》
“小欢喜”:直面生活的最真实
作者:温海升
《小欢喜》 是一部以高考为切入点,通过展现三个高考家庭的生活,投射出社会中不同家庭生活景观电视剧。该剧密切关注了社会热点问题,如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亲子关系问题、学生自杀问题、高考问题、早恋问题、中年危机问题等,并对此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探讨。
以方圆、童文洁、方一凡为代表的是一个常见的中产家庭。严母与慈父之间教育理念的冲突是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中最常见的矛盾。在黄磊所扮演的“佛系”父亲这里,是“考上还是考不上,小小欢喜才是好”;而在海清所扮演的严母那里,便是“高考这场战役,打赢了终身受益,打不赢终身遗憾”。方一凡是一个情商高、性格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他有艺术细胞而无文理天赋。总而言之,方一凡其实除了学习不好,其他都挺好的。在现实中,有许多像方一凡一样,学习不好而在其他方面有天赋的孩子。很多情况下,这些孩子会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被一心想让孩子考取好大学的父母全面否定。剧中,方一凡也提到了这个问题:究竟是学历重要还是真本事重要?这个问题引发过社会热议,至今仍然还有很大的争议。其实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在当今这个社会大坏境下,没有学历或是低学历的确会成为成功的阻碍。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是,没有学历或是低学历,也就意味着丧失了许多展示真本领的机会。高考,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出路。
乔英子的母亲宋倩是一个金牌教师,也是一个单亲妈妈。在独自抚养英子的这些年里,宋倩是英子唯一的依靠,同时,英子也成为了她的精神支柱。一个单亲母亲将全部的爱与期望都倾注在了她的孩子身上,这份爱对孩子来说是沉重的。乔英子是个懂事的孩子,她理解、体谅母亲,明白自己对于母亲的重要性。但这份爱的负担,仍然沉重得让她想要逃离。原本活泼健康的英子在离异父母的敌对关系下、在母亲的重压下,失去了笑颜,患上了中度抑郁。一个多月的失眠、每晚偷偷哭泣、独自飞往深圳……从她日常的不开心,到精神将近崩溃的这一个积累过程,是极度压抑和痛苦的。是高考的残酷将她逼到绝境的吗?我想,家庭给她带来的压力才是她喘不过气的主因。原本应该是没有人规定她需要每次考第一,但是她的母亲偏偏变相地规定了:当英子考取了第二名回到家时,得到的却是母亲不满意的回应。被逼着吃难吃的补品,被迫放弃去天文馆,甚至“被迫放弃父亲”……英子似乎是被囚禁的犯人,卧室和客厅的那扇窗就是母亲“控制欲”的极度体现。
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中,常常有为了事业而忽略了家庭的父母。正如季杨杨一家,从小被寄养在亲属那的季杨杨,何尝不是“留守儿童”的缩影呢?父母与孩子长期的分离,造成了亲子关系的紧张状况。季杨杨说过,小时候天天盼着父母亲回来,后来习惯了他们不在身边。当他们“空降”回身边的时候,他突然又要去学会适应和父母在一起的生活。当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妈妈刘静却又得了癌症。
有网友认为剧中这样的角色设定有些夸张,但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些现象确实存在。只不过这样的家庭是少数的。不是每个家庭都像剧中的家庭这样极端,但是我们总能在这些集中的矛盾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电视剧为了故事的表现力,将矛盾集中爆发,也正是这样,我们更容易从中发现矛盾所在,从而反思自己的生活。
电视剧名为“小欢喜”,可是在幽默诙谐的剧情中,将生活的真实以这样一个轻喜剧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以一种“轻逸”来表现生活背后的“沉重”,令人亦笑亦哭。这三个家庭不能代表所有家庭的生活状况,我们仅能从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中,窥见中国大多数家庭的缩影。“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场小别离和一场场小欢喜组成的,少了哪个都不会完整。”因此,即便是“小欢喜”,也离不开痛苦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