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谈自信,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自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阿尔伯蒂博士对健康的自信做了这样的表述:自信的自我表达是一种直接、坚定、积极的——必要时需要坚持——意在促进人际关系平等的行为……
在这一段阐述中,我将重点放在了“自信是促使人际关系平等的行为”上。
生活在一个多元世界,我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宗教的不同、社会背景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社会地位的不同、经济发展的不同,造就了我们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与此同时,也潜移默化影响了在这些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每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内心世界。美国本土白人面对非洲黑人,不会有目光交流,这是美国人自信的表现吗?你是律师,我是环卫工人,你就应该自信吗?你们是富家子弟,我们是普通家庭长大的孩子,你们就有自信的资本吗?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耶鲁大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一次朋友的自我介绍,一位来自菲律宾同学是这样说的:“我的名字有两个词组成,它包含了菲律宾作为殖民地国家受多国文化影响的痕迹。
他将自己国家的历史通过他的名字自然而然讲出来,并没有为自己国家有不光彩的历史而感到自卑,而是传达出这样一种信念:没有人可以以非我以外的任何东西来贬低我,没有人可以因为我的祖国,而轻视我。
这样的信念才是我们所谓的真正意义上的自信。即,自信基于相信自己,崇尚平等。生活中,中国人也许会认为自己比菲律宾人自信,开跑车的富二代也许会认为自己比公交车司机自信,时尚名流也许会认为自己比普通人自信,甚至那些月薪8000的人也觉得自己比月薪1000的人自信……那么抛开这些条件呢,如果你只是你,仅仅立足于自己本身,你还自信吗?
而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的自信往往来自不平等。正如阿尔伯蒂所说“有些人将‘自信’当成了不文明行为的借口,似乎‘自信’成了他们无理、粗暴驾驶和粗野的通行证。
在中国,这种被扭曲的自信造成的悲剧数不胜数。高晓松、房祖名酒后驾车撞人,周杰伦演唱会上恶语诋毁执勤警察,曾轶可在机场边检时言语贬低边检警察,李启铭在大学校园撞人后口出狂言声称“我爸是李刚”,还有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所犯下的罪恶,不都是这种扭曲的自信造成的吗?他们凭借外在的修饰和高高在上的态度,一次又一次触犯社会所能容忍的底线。而若将其身份、地位、金钱抛开来,只剩下自己的内心时,不知道他们还有什么自信的筹码。
自信对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我们来说,要尊崇这样的理念:在所有人都平等的基础上,展现自己的独立人格,让我们的自信基于起码的尊严,那么即使你是一个乞丐,也可以坦然面对一个百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