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广博精深,很多研究具有开创性。”这是北大资深学者楼宇烈教授对先师朱谦之先生的评价。7月2日,北大举行朱谦之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这位学术前辈诞辰120周年。
朱谦之1916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五四运动期间朱谦之在北大第一次贴出大字报,要求废除考试制度,提出“劳动人民神圣”的口号。毕业后,他先后在多所高校任教,曾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在北大哲学系从事中国哲学史、东方哲学的教学和研究12年。朱谦之1964年调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任研究员,1972年病世。
朱谦之在解放后入京工作,因工作需要,学术研究主要转向中国哲学、东方哲学,尤其是日本哲学、佛学和中国基督教方面。研讨会上,世界宗教研究所金宜久研究员回忆了朱谦之在北大建立东方哲学史学科教学工作的过程,以及朱谦之对他在学术上的教诲。北大魏常海教授高度评价了朱谦之带领北大东方哲学教研组所做的《东方哲学史资料选集·日本哲学》前两部分的开创性工作,以及未尽部分后来的进展。中国社科院成建华研究员评价朱谦之为“东方哲学的奠基人和拓荒者”。对朱谦之学术思想作整理和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黄夏年研究员全面阐释了朱谦之的学术成就和思想体系。朱谦之曾主持中山大学历史系工作10年,在中外交通史方面颇有建树。他曾任教于厦门大学,其间对中国音乐文学史做了独到的研究。他涉猎广泛,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北大许抗生教授、复旦大学孙向晨教授、清华大学朱东华教授、社科院王青研究员、北大王鑫助理教授等分别发言,从不同方面阐述了朱谦之的学术贡献。
研讨会由北大人文学部和哲学系主办。人文学部副主任李四龙教授和北大哲学系郑开教授先后主持会议。哲学系主任仰海峰教授莅会致辞。 (汤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