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前, 我到一所小学督导图书装备情况, 看到这所学校教务处正在用集制版与印刷于一身的一体机印刷期末复习试卷。只见一张张字迹清晰的试卷从一体机的 “口” 中 “唰唰” 地 “吐” 出来, 自动、 整齐地码在前面的筐中。此情此景, 使我不禁想起30多年前用油印机给学生印刷 《作文范例》的往事。
那是1982年秋季开学, 华北石油学校师范专业毕业后, 我来到当时的运输公司子弟小学当了一名语文老师。既然教语文, 就免不了教学生写作文。 “作文作文, 憋死小人(小孩) ” , 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 写作文还是非常犯难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每次上写作课时, 讲解完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我都与学生一起冥思苦想、 抓耳挠腮地写作文。我之所以与学生一起写作, 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在与他们一起努力。而每次作文之后, 我都选出两篇较好的习作, 除让作者当堂阅读外, 平时还抽出时间用铁笔和钢板把学生习作刻在蜡纸上。刻蜡纸的铁笔尖端锋利, 蜡纸轻薄脆弱, 钢板斜纹密布。因此, 刻蜡纸绝对是个技术活儿。用力重了不行, 轻了也不行, 必须拿捏好力道。重则透墨多, 印出的试卷就会黑乎乎一片; 轻则透墨少, 印出的试卷就会模糊不清。
当时, 老师们都把刻蜡纸当作教学的一项基本功, 刻得都非常好, 其中刻得最好的当数长我10多岁的庞老师。庞老师以女性特有的细致、 耐心和对石油娃的爱对待这项工作, 因此练就了一手刻蜡纸的绝活儿。她刻出的蜡纸, 无论文字还是图画, 用力轻重适度, 印出的试卷不仅字迹工整、 清晰, 而且图画也栩栩如生, 如在眼前。在她的悉心指导下, 我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也基本掌握了这门基本功, 只是离她刻蜡纸的水平总有一些差距。
这中间, 最难干的要数使用油印机印刷试卷了, 弄不好, 手上、 衣服上, 甚至脸上都要多多少少沾上些油墨。那些年, 快到期末考试时, 老师们都忙着刻蜡纸、 印试卷, 以至于钢板和油印机都紧张起来。为不影响其他老师使用油印机, 我利用星期天的时间,把平时已经刻好的蜡纸拿出来, 找几名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忙, 印刷 《作文范例》 。
我小心翼翼地把蜡纸平坦地铺在油印机的纱网上, 用四周的铁夹把蜡纸固定结实, 把油墨挤在墨槽中, 倒上适量煤油,再用胶滚把油墨碾压均匀, 才开始油印。我右手推胶滚, 左手掀固定蜡纸的纱框,学生再将印好的掀过。推胶滚与刻蜡纸一样, 也要注意用力均匀, 轻重适度, 重了印不了多少张蜡纸就损坏了, 轻了则透墨少, 印出的试卷照样模糊。这是考验一个人耐性的细致活儿, 必须静下心, 慢慢印。就这样, 一张一张, 印出后还要等油墨晾干, 才能装订成册。印完 《作文范例》 , 装订成册后, 半天时间早就过去了。第二天, 学生们看到 《作文范例》 都非常喜欢, 尤其那些小作者, 自己的习作印成了“书” , 更是喜不自禁。
时光荏苒, 日月如梭。往事历历, 恍然如昨。似乎就在挥手之间, 30多年就过去了。庞老师等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早已退休多年, 在家含饴弄孙, 尽享天伦。而当年像我一样的年轻后生, 也已一步步走到了将近退休的年龄。期间, 学校先后添置了铅字打字机、 四通打字机, 后又添置了电脑和针式打印机, 学校打字室里经常传出 “咔嗒、 咔嗒” 的打字声和 “滋滋” 的打印声。虽然不用再刻蜡纸了, 但老师们还是要用油印机印刷试卷。直至前几年学校又添置了更为先进的速印机和一体机后, 老师们才与油印机彻底告别。从此, 油印机渐行渐远, 退出了老师们的视线。
时光虽逝, 记忆永恒。日月更替, 时代前行。当年, 老师们用铁笔把敬业刻在了蜡纸上, 用油印机把奉献印在了试卷上。现在, 油印机虽已远去, 成为老师们一种难以忘怀的回忆, 但蕴含在它身上的红烛精神却永远留存着, 并且激励着年轻老师跨步走在新时代的教育长征路上, 默默耕耘在鲜花盛开的教育百花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