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位 65 岁女患者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入住我院。6 月 15 日,在张运院士带领下,我院心内科冠状动脉功能学小组的张鹏飞副主任医师、孟晓主治医师,在导管室护士长吴家红带领全体护理和技术人员配合下,成功为该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FFR) 指导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胸闷、胸痛症状缓解。
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4 年、糖尿病病史 2 年。心电图基本正常,心脏超声未提示明显室壁运动不良,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存在多处 >70% 的狭窄,难以判断本次发病罪犯血管。遂采用 Volcano Primewire Prestige Plus 压力导丝行 FFR 检查,并判定本次发病罪犯血管位于左前降支近 - 中段。在充分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分次行支架置入术,于左前降支近 - 中段置入 2.75×33mm 支架一枚。置入支架后测量左前降支中段以远 FFR 值 0.92,提示该支血管的有效灌注得以恢复。
冠心病的核心问题是心肌供氧量与耗氧量间的不平衡,既往认为狭窄与缺血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所以,对冠心病严重程度的评判多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然而,最新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不能与心肌缺血状态很好的吻合,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评判标准并不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国际权威冠心病血运重建指南早已推荐采用跨狭窄病变的压力参数作为指导支架置入术的标准。FFR 是在冠脉血管最大扩张和心肌充血状态下,通过测定冠脉狭窄近端和远端的压力,利用压力流量方程计算获得冠脉狭窄功能的流量储备指标,可以准确评价冠脉临界病变是否需要介入干预、评价 PCI 治疗的近远期疗效、评价单支血管多处病变的罪犯病变、评价侧支循环血流量、 评价分叉病变“坐牢”分支的血流动力学意义,具有极高的指导多支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的价值。本次FFR 操作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心内科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从传统的以病变形态学为指导进步到以冠状动脉功能学为指导的全新时代, 更加有效识别罪犯病变、 避免不必要的支架置入。
(张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