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晨斋枸杞一杯羹

作者:中医学院2017级 许一飞    
2019-05-31     浏览(118)     (0)


  “雪霁茆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这是千百年前,诗人陆游在《玉笈斋书事》中写下的诗。陆游爱用枸杞煮粥或泡茶,晚年仍视力极佳,笔耕不辍。晨起饮一盏温热的枸杞粥,温暖脾胃、益精明目,长久坚持又能滋补肝肾、增强免疫力。小小的枸杞,从古至今,一直滋养着人们的身心。在医学界,它是一味效用广泛的药材;在文学界,它亦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枸杞是一种古老的茄科灌木,性味甘平,多入饮食,是养生保健的常用之品。中学时代,每每学习到深夜,母亲都会为我准备一碗温热的枸杞粥。枸杞粥是养护眼睛的一剂良药,更是慰藉心灵的一剂良药。母亲用这样的方式提醒我,休息时间已到,要懂得劳逸结合,奋斗的青春不是一味透支,而适时的休息正是为下一次狂奔蓄积力量。在一个个疲惫的夜晚,枸杞粥养护着我的身心,而这温暖的背后,都是母亲的陪伴和付出。白发催人老,不知从何时起,母亲的双鬓也变得斑白。天下母亲尽是如此,在陪伴子女的一个个夜里,憔悴了容颜。试着为母亲煮一碗枸杞粥吧,愿枸杞的清甜能够滋养母亲日渐衰老的身体。
  晨斋枸杞一杯羹,夏季养生,应注重温补脾胃,勿要贪凉伤胃。夏季已至,天气逐渐炎热起来,冷饮成了很多人消暑的选择。但过食寒凉之品容易损伤脾胃,这时候,清晨一碗温热的荷叶枸杞粥就成了夏季养生的不二之选。学校的二餐一楼,每天清晨都会准备好荷叶枸杞粥,荷叶清热解暑,枸杞益精明目,配上糯米,补脾暖胃,化湿和中。晨起喝一碗荷叶枸杞粥,既能缓解燥热,又能养生保健,这样美味又健康的早餐岂能拒绝?
  枸杞虽好,但也并非用无禁忌之品。外感实热或素体阴虚火旺的人不宜使用枸杞,这是因为枸杞性情温和,滋补之余又有温暖身体的效果,体内有火之人服用必会加重病情。此外,枸杞也不能过多服用,每日20克左右为宜。如若多服,滋腻太过,会使人上火或者引发某些炎症。枸杞重在养生保健,少食、常食更能发挥效用,入茶、入酒、煮粥都是一些温和滋补的使用方式。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还有人用枸杞制作果蔬沙拉,传统中药材与现代饮食文化的碰撞,让枸杞的面貌焕然一新。
  枸杞是华夏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植物,枸杞红透的时节,漫山遍野,如一串串缀满树枝的宝石,火红璀璨,绚烂夺目,是一道丰收而繁华的美景。国人食用枸杞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赞美枸杞的诗篇。“涉彼北山,言采其杞”早在《诗经》时代,便已有了采食枸杞的记载。在苏东坡的眼中,枸杞浑身是宝。“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大将玄吾鬓,小则饷吾客。”枸杞补益肾精,肾之华在发,所以常服枸杞还可乌发,现代还常用枸杞治疗脱发。唐代诗人刘禹锡亦说:“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新成瑞犬形,上品功同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这是说,枸杞生命力顽强,而且味道鲜美如同甘露,具有延年益寿的奇效。枸杞,这株东方神草,集观赏和药用价值于一身,因此它成了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的“常客”。
  晨斋枸杞一杯羹,在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中,枸杞刻画出了一张独特的、泛着药香的名片。炎炎夏日,我们更该注重身心的养护,饮一盏枸杞羹汤,让身体更加强健,让工作和学习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