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齐鲁工业大学 - 《齐鲁工大报》

四季世间

作者:管理学院 郑力源    
2019-05-16     浏览(136)     (0)

南京的夏温湿多小吃,老居民楼生活惬意,儿童讲述校园趣事。北京的冬稳重,雪花装饰古迹,大雪冷寂但人情热闹。昆明春季繁华多样,温差大、街头乱穿衣,鲜花与市井气息浓厚。济南秋日韵味独特,落叶和泉水相伴,堵车和丘陵见证历史变迁。四季皆有各自的魅力,沉淀历史,向往未来。



  南京的夏是湿漉漉的夏。
  老旧的居民楼在湿气之下,给人嗅出一股锈味,但是老南京人们不怎么在乎,也或许是已经习惯。居民楼门口的南京特色小吃摊半掩着门,店主坐在店内的椅子里打着哈欠———不必太早开门,生意总会有的。
  街上的单车在雾气笼罩下一片一片地摆着,瞅着行人在非机动车道上骑着小电驴慢行上班。小孩子或许是起得早的群体,走过十字路口,背着花花绿绿的小书包,眉飞色舞地向牵着他的大人讲述自己在学校里的“奇遇”。
  慢而欢快,南京四季皆是。
  这个经历过苦痛的城市看上去比任何地方都要成熟,在一股老成熟练的气氛中,缓缓度过一年又一年。
  南京有一种慢慢来的自信,长街车水马龙的同时,一份与世无争的慵懒让这个城市有条不紊,缓缓走在大城市的路上。
  北京的冬是北平的冬。
  一场大雪盖在故宫的屋顶,屋檐正要滴水,忽被冷气收服化为冰凌,肃静挂在檐边。忽一闪眼,北京变为了北平,故宫变为了紫禁城。恍惚之间听到有人窃窃私语,兴许是故宫里的文物赏起雪景,想起了遥远到快要忘记的记忆。
  雪后最是寒冷,行人裹紧了棉服,一窝蜂钻进地铁站,这时的地铁比往日更加拥挤,人们缩起了手,将手机放回兜里。
  商业街里店铺的主人们早早地赶来,用扫把和铲子清除门口的雪,开出一条小径引到马路边。于是王府井的门开了,西单的歌儿唱起来了。
  北京的自信来自于文物古迹,也来自于市井繁华,老北京的味道依旧浓重,赶来的下一代也朝气蓬勃,不同文化的碰撞成就了北京真正的模样。它有资格骄傲。
  昆明的春是不确定性的春。
  不确定的温度里,街上穿着各异,短袖与羽绒服,短裙与厚打底裤,你会眼花缭乱,不晓得究竟该穿什么。
  十点才开门的店铺早晨沉沉睡着,走过人行道的白领和学生或因早起而不急不慢,或因迟到而快步紧赶。
  昆明有一种混搭的感觉,你说不出这里是否四季如春,因为往往一天之内,四季具备。有时出了太阳,毒辣的阳光照在身上,你总会不适,仿佛夏季已至;有时阴天下雨起了大风,你又想要紧紧裹上厚外套,恨不能一整天待在家里躲着。所以总有人怀疑“春城”的名号,它夏冬皆有,只是被裹在了春里。
  昆明的标志可能是花,各式各样的数不清的花。奇花异草最是风情万种,仿佛这里也有属于昆明的“风花雪月”,只是全由花来承受盛名。斗南花市的花多、艳、杂,你甚至忘记了手中的花是什么时候拿的,仿佛被蛊惑,只想将其带回去,藏起来。
  昆明的自信是这座“春城”不竭的活力与温柔。一年到底,这里仿佛一成不变,又仿佛变幻莫测,你只得慢慢陷进去,陷进它的温柔,陷进花与风月的歌。
  济南的秋是传统而朦胧的秋。
  丘陵包裹着的城市带着一种朦胧的拥挤感,干燥的秋显得整座城市枯燥无味,但是漫步其中,却有着独属山东的韵味。胶东的海咸味并未对济南造成多大影响,一座本应包罗万象的省会城市充满着独特感,三面环山给了她选择的余地,于是深秋里,叶黄叶落,她平静地迈着自己的步伐。
  山东给人的感觉总是豪爽朴实,济南的这一特色尤为突出。在青岛差不多听不到了的吆喝声在济南总能一清二楚地听到,许是忽而转寒的山间济南让吆喝声多了暖人的功用,吆喝声重,秋季尤盛。济南的泉水享受着深秋带来的清冽,也眼观街道一年四季不变的堵车,从容地包裹秋叶,与天同色,接着叶子找到了家。
  济南的自信总让人捉摸不定,虽总有人调侃济南不如青岛,真正的济南人却不怎么在意。总之济南依旧是中心,起伏的丘陵见证着老城变老,新城变新,高架桥连接今时与往日,传承着山东气派,内敛张扬,从三山出口走出去,走向未来。
  谁想夜色沉静时,四季皆成了一个模样,土地上似乎流淌起五千年的洪流,带着古老的晨光,带着骄傲与理想,奔向世间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