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航空学院 - 《山东航空学院报》

牢记五四历史 传承五四精神

作者:刘川    
2019-05-10     浏览(104)     (0)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是100年前五四运动向世界发出的最强有力的宣言。
      今年是五四运动发生100周年。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缅怀那段激情岁月,重温催人奋进的五四精神。
      放眼六合,展望八荒,今日中国,河清海晏,日新月异,气势如虹。将历史的时钟拨回到100年前……
      100年前的中国,外遭帝国主义列强百般欺凌,内受北洋军阀腐朽统治,中华大地山河破碎,中华民族如临倒悬。面对无数激流和险滩,中华民族的航船仍然在历史的航道中艰难前行。风雨如晦,然而鸡鸣不已;烛光飘摇,却从未熄灭,无数志士仁人始终在上下求索、顽强争斗。救亡图存的点点烛光,启蒙与爱国的星星火种,终于在1919年5月酿成了滔天大火。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的事实,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这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示威学生游行至曹宅,怒烧赵家楼,制造了震惊国内的“火烧赵家楼事件”。赵家楼事件后,北洋军阀政府颁布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但是,示威活动得到了包括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年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5月14日,天津成立学生联合会。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全国各地学生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斗争。6月,由于学生罢课运动影响不断扩大,抗议活动不断遭到镇压。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学生170多人,6月4日,逮捕学生800余人,由此引发新一轮的大规模抗议活动。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运动。自此,运动的主力由北京转向上海。6月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响应。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北洋军阀政府相继免去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大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6月28日,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发挥了特殊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战乱不已,人民水深火热,生灵涂炭。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里,中国人民为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太平天国起义,到义和团运动,再到辛亥革命,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为救亡图存前仆后继。虽然种种努力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但是并没有完全改变中国的命运,即使是伟大的辛亥革命也只是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中国依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里沉沦。究其原因,无论是反对帝国主义,还是反对封建主义,都缺少足够的彻底性!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以爱国主义的伟大民族精神彰显出来的。从学生、商人、工人到贩夫走卒,各个社会阶层无不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奔走呐喊,这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从没有出现过的新局面,“中华民族以伟大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彻底性的历史烙印”。
      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封建国家,封建礼教思想根深蒂固,理性与科学、民主与自由等兴起于近代西方的启蒙思想,很难从封建的社会土壤中自发生成。因此,自清末以来,从器物革新到制度改良,再到制度革命,并没有改变国人“蒙昧”“麻木”“沉沦”“盲从”的旧民特质,“人民普遍囿于人的依赖关系”,在对地主、行会和军阀等传统权威的依附中求得生存的条件。新文化运动伊始,“国民性的改造”被提上日程,“作新民”成为文化反思的主题,而五四运动把这场“文化上革新来支撑起自由解放的理想制度”新文化运动推向了高潮。五四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以民主反对专制,以科学批判迷信,向腐朽的封建主义开炮,以彻底的批判精神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统治,极大地启发了民智、唤醒了民意,促进了人民思想的空前解放。五四运动是一场国民性的大锤炼,是一场思想上的大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作了思想铺垫。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而这个转变的标志就是——五四运动。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表现出伟大的力量,成为中国革命的新的领导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指导中国革命的既不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也不是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思想和改良主义,更不是愚昧混杂的宗教信仰,而是时至今日“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的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一个新阶段,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马克思主义开始了与中国工人运动的伟大结合,马克思主义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报刊也纷纷涌现,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革命开启了新的篇章,真正走上了一条光明之路,走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是划时代的。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广大青年学生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天我们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就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弘扬爱国主义就要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我们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国家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做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实践者、传播者。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时代风采与精神风貌,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新时代,是一个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执着,拿出推陈出新、浴火重生的勇气,拿出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担当,拿出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劲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磨练意志、精心谋事、专心做事,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中,创新思路、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深化学校内涵建设,为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作出新的贡献。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勤于学习、善于创造、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续写更加精彩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