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食品药品学院报》

他们经历着创业风潮踪看见了新希望

2018-06-25     浏览(101)     (0)


  6 月 9 日,淅淅沥沥的雨下到中午还没停,但对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近 40 名同学来说,阴雨天气丝毫没有减少他们对下午一趟“非常之旅”的热情和期盼。
  走出“象牙塔”尽享创业、工作氛围
  又是一年毕业季。每年此时,都有一大批毕业生离开大学校园,走上社会,开启全新的人生。到哪里就业?从事什么工作?这是很多大学生,包括尚未毕业的在校生都关心的问题。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在就业、创业乃至人生的考题中做对选择,首先要掌握充足的信息资源,然后根据自身的素质、条件,合理地确定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为了让大学生走出学校的“象牙塔”,有机会零距离接触、了解淮安市各类园区、企业的发展现状、运作流程、工作模式,6 月 9日下午 1:30,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导站与淮海晚报创富商学院,一起带领我校近 40 名大学生,先后走进江苏顺丰电子商务产业园和江苏康强食品有限公司,拉开了系列活动的帷幕。
  遇见“领路人” 听学长讲述奋斗之路
  参观团队驱车来到位于涟水县高沟镇的江苏康强食品有限公司。这里是目前淮安最大的规模化捆蹄加工生产基地。“透明”整洁的生产条线,美味可口的产品、耀眼夺目的“荣誉墙”、年轻帅气的老板……在江苏康强食品有限公司的参观之行,带给同学们最多的是“奋斗精神”的鼓舞。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总经理胡新江是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2009 届毕业生。作为学长和创业“过来人”,胡新江现场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并给予大家职业发展建议。“一个人、一辆电动车,这就是我最初 ‘打江山’ 时的全部家当。”胡新江介绍,大学毕业不久,他被家里叫回高沟,经营家族生意—— —康强捆蹄。当时,淮安市区市场上几乎没有人知道“康强”这个牌子,胡新江就凭自己的两条腿,天天“扫街”推销产品,慢慢打开了淮安市场,并在数年间,将公司建成了拥有“生产透明化、制作手工化、配方科学化”几大特色,集肉制品加工、农产品深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淮安最大的规模化捆蹄加工生产基地。
  作为传统食品生产企业,发现淮安市场渐渐饱和后,胡新江又以年轻人对市场和时代潮流的敏感,适时将企业与线上平台对接,顺利实现转型。“我注册了淮安康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做电商。相继在天猫、淘宝、京东、阿里,乃至一些国企、银行的内部线上销售平台开了店。今年年底,线上销售额预计将超过 500 万元。”
  胡新江对学弟学妹们谈了自己对就业、创业的看法。“你毕业后到公司上班,如果能抱持 ‘公司就是我的家’、‘我做的事要对得起老板开的工资’这样的心态,最容易提升自己,会成长得很快,也更易得到老板青睐,拥有更多上升空间。而如果你选择创业,在学校期间不要忘记找老师,离开校园了不要忘记找政府,因为他们会为你提供更多平台、机会,帮助你解决难题。”胡新江说,但不论就业还是创业,在校期间就应定下目标,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感受”创业人“ 是时代和激情的碰撞
  当同学们来到江苏省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顺丰电子商务产业园时,该园区综合部负责人王国玲向同学们介绍了园区的建设概况、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孵化优惠政策,并带领大家一一参观了园区里的一些电商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创业氛围。
  从一楼到五楼,同学们一一参观了进驻园区的一些电商企业。虽然当天是周六,园区里仍有不少企业在正常上班。“哇,这位漂亮的小姐姐就是这家贸易公司的老板?”当来到 3 楼一家主营各类休闲食品的公司时,一位身穿长裙的美丽女子热情地为大家介绍起公司的业务和运作情况,引得同学们惊羡不已。更让大伙儿吃惊的是,这家由这位 90 后美女大学生自主创建的线上零售企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实现了销售额达千万元。
  “3 楼的那位美女老板给我很大触动,很佩服她,也因此坚定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毕业后先上两年班学习、提升,然后就自己创业。”来自宿迁的大一学生张柳说。
  开阔眼界 坚定努力方向
  “这次看到了很多在学校看不到的东西,让我坚定了一些在就业、创业上的想法。”来自甘肃的大二男生赵志军说。还有同学更多地被创业氛围所感染,立定了日后创业的想法。
  此次带队的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马林表示,参加本次活动的近 40 名同学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都是自愿报名的。他们当中,有在学校大学生创业中心实际创业的同学、参加过创业大赛的同学,也有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同学。“经过了解,这次行程对同学们的触动还是挺大的。在顺丰产业园参观的几家电商,销售规模都不小,但进入门槛并不高,很对学生创业的 ‘口味’。而在 ‘康强’,大家亲身感受了食品企业的经营模式、企业文化,特别是校友胡总经理的创业分享,以及与同学们的亲切互动交流,对同学们将来就业或选择创业都有很大帮助。”
  (原文载于淮海晚报6月13日A7版《这个下午,收获不是一点点》,本文有所增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