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质朴的生命体验

——董晓丽其人其画

2019-04-24     浏览(350)     (0)


董晓丽简介
  董晓丽1978年生,任教于山东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美协会会员,山东油画学会理事。2008年、2009年先后在中央美院、美国加州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做访问学者。
  2016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作品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并获奖,并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曾在北京、香港、济南、韩国仁川、美国圣迭戈等地举办油画个展;作品由多家美术馆及各级艺术机构广泛收藏。
  2005年,作品被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藏,2011年作品被岭南画院美术馆馆藏,2014年受邀“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大型历史题材油画并被山东美术馆馆藏,2016年作品被山东美术馆馆藏,2018年作品被山东美术馆馆藏,2007年担任主创为山东大厦创作巨幅油画作品《黄河》(460×570cm),目前作品陈列于山东大厦大堂。
  
董晓丽绘画作品选
  
  


《黄河》创作稿 油画 2007年

《亲切的嘱托-周恩来鲜花赠送郑凤荣》270×250cm5布面油画 2014年 山东美术馆馆藏

《旧金山印象》 70×70厘米 2009年 山东美术馆馆藏

《飘动的旗》220×180厘米 2013年 油画 山东美术馆馆藏


大家寄语
  纯真、质朴、奔放以及对生命真谛的诉求,是董晓丽的油画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如花似玉的青春年华,热情开朗的性格,纯真朴实的人生追求,给董晓丽的艺术注入了明媚的阳光、清新的气氛和欢快的情绪,这使得画中的那些少女、海滩、天空、鲜花、景物无不透射出勃勃的生命活力。当我们满怀兴趣地欣赏她的画作时,她在作品中所塑造的诸多形象,又会将我们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独特艺术世界。
  她在运用色彩、线条等绘画语言时倾注着独特的感情寄托,显现出来的是与众不同的画风和品位,她绝不刻板地套用比例、透视构成画面,而是凭借着对客观事物质朴、细致地观察和理解,将自己的情感即兴地付诸于绘画手段中,或点、或勾、或涂、或染、或薄、或厚……一切运势而行,依情而动,在经意与不经意中构筑起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生动画面,就像用色彩和线条谱写出的一曲曲醉人乐章。这使我们在读她的作品时,一方面能感受到画面的意境和形势带来的美感,另一方面还能在线条、色彩交织流动的轨迹中聆听到作者那神秘的心声,窥视到作者时而激昂、时而平静、时而欣悦,时而忧伤的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变化,通过画面与观众的交流,董晓丽的艺术径直走入了我们的心中。
  晓丽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盛开的花朵、热烈奔放的女性形象,以及许多具有生命隐喻的绘画符号,她似乎有意无意地向人们传达着某种近乎原始又毫无矫饰的感情呼唤,传递着生命与人性的萌动,同时传递着对纯真人性境界的久违的渴望。这些饱蘸情感的笔触与色彩,正以这种鲜明而独特的方式,绽放在晓丽的艺术生命里。(陈国力 山东油画学会主席)
  
  画家所看到的世界实际上是他们心中的世界,在面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客观对象时,画家的心中会有一种诗意表达的冲动。虽然最终绘画的呈现形式可能是写实,可能是写意,但这都不妨碍大家对艺术家精神世界和内心情怀的品读。
  董晓丽的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色彩浓郁,情感真挚,可以说这些作品正是对她内心世界的写意性表达:阳光下的静物,野性的花猫,隐蔽了社会身份的沙滩戏水者,恣意伸展的花和植物,粗犷的渔船和质朴的打渔人。这些不同的主题源于她的生命体验,也承载了她的情感寄托与表达。
  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既和个体生活相关,又区别于个体体验的具有精神意义的绘画作品。(王力克 山东艺术学院院长)
  
  董晓丽真实,饱满、激情、甜蜜、生猛中还带着点羞涩。
  多年后看她的画,造型依然大气、圆润,更多了些沉稳与厚重,色彩依然饱和、亮丽、纯粹、直接,她的画忠实于绘画的视觉经验和人的情感,这无论是在入选“首届全国中青年油画展”的题为《守望》的油画作品,还是“沃土中原——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中题为《飘动的旗》的油画作品,以及近一个时期创作的渔民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油画作品中,都更集中反映出她的这种优秀艺术品质。
  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中,她当老师、当妻子、当母亲、当画家、努力做好一切。她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强的毅力面对生活和艺术,所以作为她的老师,我认为晓丽是成功的。她已经顺利地完成了前期的艺术和生活积累,今天的晓丽,已经丰满了羽翼,她定会勇敢地展开矫健的翅膀,翱翔于更高的艺术天空!晓丽一定就是那个最好的艺术家!(闫平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