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南大学 - 《西南大学报》

年味儿

作者:◆新诗研究所 程 攀    
2019-01-15    

文章描述了学校门口赠送春联、腊梅迎新、热闹迎新饭、过年习俗等情景,描述了人们盼望新年回家的期待。文章主题为迎接新年的欢喜与期待。



寒冬已至,连续的降温仿佛让空气都多了几分冷清。

前天路过学校北樟林时,只见田家炳书院大楼门口搭起几张木桌,台阶上整齐地铺满了红彤彤的纸张,来往行人都在此驻足停留,说说笑笑。冬日严寒里,又临近期末,这样的热闹景象在校园并不多见。

“不收钱,我们都是送的。送副春联,祝大家新年快乐!同学你也拿一副吧,要是有喜欢的可以请这边老师现给你们写。”我顺着笑闹声走过去,原来是学校书法协会的老师们在赠送春联。我刚走近,老师就笑盈盈递给我一副:“同学,新年快乐呀!”我连忙道谢:“谢谢老师!也祝您新年快乐!”

顺眼看去,灰白的石阶上铺的都是春联。裁剪整齐的红色纸张上,闪着细碎微光的金箔,鲜艳的色彩仿佛在万物凋落的严冬中迸发出蓬勃的生气。仔细一看,这些春联的内容还很丰富,各不相同。“万象更新”“红心向党”“阖家团圆”……老师们挥毫泼墨,笔法遒劲。有的对联还墨迹未干,晾在石梯上,凑近了还能闻到一缕淡淡的墨香。我向老师道谢后,把拿到的春联收好放在书包里,心想放假回家贴到门上应当很是喜庆。贴上火红的春联,年味儿就来了。

寒冷的冬天里,最令人开心的事情大约就是迎接新年。浓浓的年味儿,给团圆的家人带来满满的幸福感。什么是年味儿呢?

从田家炳书院一路走到中心图书馆,嗅到风里愈渐浓郁的花香,沁人心脾。抬头望去,明黄色的腊梅花开了,花枝迎着冷风微微颤动,在一片肃杀中更显得灿烂动人。腊梅也来贺新年了。在我的记忆中,每年冬天,大街小巷里都有吆喝着叫卖腊梅花的花农。年节期间,花农或是背着背篓,或是挑着箩筐,沿街市行走。一枝枝含苞待放的腊梅扎成一束又一束,错落有致地叠放在花农的竹篓里。梅花色泽温润、清香怡人,人们都愿意买下几把装点家居。小时候,我只觉得梅花香气实在清新,看到家里买了梅花便欢喜得不得了。大人说,新年有花儿放在家里,也寓意“花开富贵”“花好月圆”“锦上添花”这样的好兆头。今年的梅花又开了,新年的脚步也就悄悄临近了。

除了贴春联、赏梅花,年味儿的重头戏应当就在一个 “吃”字了。迎新年的饭桌上,自然是有各式各样好吃的。我最心心念念的要属汤圆。外公外婆把新收获的糯米磨成粉,再和水揉面,包上甜甜的红糖做馅料,煮出来的汤圆白嫩嫩、圆溜溜、甜糯糯。软糯香甜的汤圆卖相可爱、味道可口,实在令人喜爱。细想来,新年吃汤圆也是有讲究的。汤圆汤圆,“圆”便代表着“团圆”“圆满”。新的一年,自然是要阖家团圆、圆圆满满的。此外,还有一种习俗是要在正月初一的汤圆里,包上一枚硬币代表“财”,谁若是在早晨吃到了这颗包了硬币的汤圆,那全家人都要恭喜他新一年“财源(圆)滚滚”啦!

除了吃汤圆以外,饺子也是过新年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同学常跟我玩笑说,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等到了年三十,就更要好好吃一顿饺子。我曾经在北方求学,新年临近时,同学们便一起去餐厅擀面、剁馅、包饺子。大家围在饭桌旁,说说笑笑聊着学习和生活,手里的饺子也一个一个成形。虽说都是包饺子,但大家手艺各不相同,有月牙样的饺子、有元宝样的饺子、有耳朵样的饺子,还有淘气的同学做出了包子样的饺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过年吃饺子大约也有些深意的。“饺子”的“饺”和“交”谐音,新年钟声于凌晨十二点响起,对应的是十二时辰中的子时,那么“饺”和“子”组合在一起称“饺子”则意为新旧交替、子时来临。过年吃一顿热腾腾的饺子,也就有除旧迎新的美好寓意了。

北碚的冬天湿冷,可看到师生互送新年祝福,嗅到校园芬芳四溢,欢喜热闹的气氛又令人十分欣喜。新年快到了,寒假里同学们大都要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佳节临近,与家人一同贴春联、赏梅花、煮汤圆、包饺子……在这浓浓的年味儿里迎接新的一岁,是寒冬里最幸福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