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永城职业学院 - 永城职业学院

初心不改永远筑梦

作者:魏振华    
2018-10-01     浏览(13)     (0)

三等奖


 

幼时,长兄自外地求学归来,提及其外文老师的生活学习和教学情形。从那时起,大学教师的形象在我心中定了格。我在心里默念,我要是个大学老师该有多好,这颗梦想的种子在我我心中深深扎了根。

一、坚定地追梦梦想绮丽轻盈,现实却寂然沉重。我依然记得,高考之后坚强慈爱的母亲愁云满面地对邻居说,“嗨,一个女孩子家,那么犟强非要上学,还一直要上大学。可就是考上了,哪上得起啊。”默默地,我拿起厚厚的《高招报名指导》一遍又一遍找我要选的专业,找收费最低的学校。“老天爷饿不死瞎眼雀”,既然在这个世上走一遭,我何不去实现一个梦想?最终我被一所专科学校录取。到了地方我感觉真是来对了:且不说图书馆的藏书汗牛充栋,中外文学图书让我心驰神往,单单就同学们漂亮的口语就让我眼界大开,原来英语是这样学的。不理会校园的草绿花红,不理会同宿舍的女生恣意地溜冰,跳舞,逛街……,除了上课,就泡图书馆,就坐宿舍。听力不好,练!单词不会,记!能有多难呢?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我不奢谈才华,但如果要当个大学老师,我还是愿意坐下来,并且能坐得住。想起父母在烈嗮日爆下打药、除草、用黄牛耕种、收获的战地,那我的战场岂不是人间的天堂?内心如老僧入定般禅定地坐着,仿佛听得见时光飞快逝去的脚步,灵魂自由欣悦地与哲人对话,这难道不是人生最大的飨宴么?第一学期期末我以全校第一的成绩通过了四级考试,后来我又专升本上了河南大学。成绩也许只是一种附加值,我影影绰绰仿佛看见了梦想的小尾巴。可不曾料到,上第一堂英国文学课,徐老师的课声情并茂,可我真的蒙圈了。那时上网要办张卡,1.5元 / 小时;排骨面 1.5 元 / 碗。排骨面以后可以再吃,Google现在不能少。英语诗歌由那个河大外院的“老前辈”王宝童上课。那课真的是享受,又是想“瘦”,要做的功课比文学课只多不少。总之,如果说上大学开启了我的梦想之旅,那在河大则是为梦想涂上重彩,这些老师才华横溢毋庸多言,而他们治学严谨的态度,仁爱博雅的人格也许是我此生难以忘其项背。是他们教会要做我做一个有才华的师者,一个干干净净纯粹高洁的人。

二、坚实地筑梦没有坚韧地付出,梦想只会是空想和幻想。河大毕业之后我就职于永城职业学院。但考研未果,深为憾事。我不爱闲谈,不爱看影视,不爱逛街,更不爱玩牌。于是业余时间看看书,以续曾经的梦 ---- 考研。有人说那么死心眼干嘛,考英语专业的研究生难度快赶上其他专业的博士生了,换个专业,或上个在职不一样吗?可我依然如故,做一件事情不只止于利益博弈,就像黑格尔所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坚持自有坚持的道理。如果我不进河大,会徜徉于曼妙的英美文学的殿堂,体味那种快至朵颐淋漓尽致的感觉么?花开花落。到了沈城,且不说在这里我遇到了万平教授,她开启我了语言学之语用学的学习;遇到了孙麒教授,在他的启发下我将语用学和翻译结合起来;遇到了刘秀玉老师,她引导

我欣赏英国戏剧和写作论文;还有跟刘萱老师学美学和文论。更是遇到了优秀的同学。

厡比如松,她不仅教我与人沟通的技巧,更教我为人宽容。有一次,我刚把宿舍地面拖得干干净净,可是刘同学却弄得垃圾一地。我当时很是生气。

厡后来松说,“你看,你不能降到她那个水平吧,俗话说,‘狗咬人,但是人不能咬狗。’”原松这对于我,一个从小缺乏关爱和缺乏朋友交往的人,确乎是一个诤友。她教容人即为容己。当然,还有许多学业突出的同学让我学习反思自我。这印证了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我从未长大,但我从未停止生长。”

三、坚毅地圆梦一个人如果不将“小我”融入“大家”,如果不将个人的理想和时代和社会结合起来,则陷入戚然忧惧之中。反之,才能做到“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疾,夫何忧何惧?”研究生毕业后我回到永职,带专升本。没成想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甚至是三重考验。一则,跟着相识相恋多年的男友可以去一个二线城市,他经济上已经相当得不错;此时恰恰我身体身体出现了病变;又则,大龄未婚女性承受的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当听到那人气愤至极说,“那你去跟你的学生过去吧!”我毅然选择留在生我养我的家乡任教。而我的学生,特别是学艺术设计的,基础可想而知。但最关键的不仅仅是基础,而是心态、习惯和兴趣。一次又一次的谈心、课余辅导后,他们强烈地从抵制,到被引导为绿灯思维。出现了天天坐在第一排的袁国辉,每天坚持做题到十点之后的赵志濮,英语字母写得歪歪扭扭但努力不懈的冯嘉陵同学…他们说,老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呢,你怎么读这么多书呢。专升本教学目标是应试,但是又不止教学生应考,更重要引导他们做人,做个知性的人。最终学生顺利升上本科,一些同学继续读研甚至考博,一些同学成为国家公务员。

就像西文所说,“sons are fathers.”那是一种自然法则。我是个在科学知识海洋的海洋里遨游的小学生,终生追梦和筑梦;我又是个老师,去圆梦。如果说英语老师的口语要赶上同声传译,笔译水平赶得上各行业的翻译专家,那是苛求。可是忙于生活,忙于工作,忙于……天天原地踏步?让自己的心蛰伏在一个旮旯?我不断自己充电,并将所学尽力揉进教学之中。“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它给我们每一个拥有梦想的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每一人的梦想必将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以青春梦托起中国梦。信息社会人工智能比人要“能”。追梦梦中该如何平衡?时代呼唤教师之爱。教育是爱的事业,师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宠溺,友爱重在礼尚往来,情爱有失去严谨。而师爱是严与爱的艺术编织,是科学理智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师爱不同凡俗,它把全部的心灵和才智真诚地献给孩子的,既成就了学生,又幸福了自己。这种爱是无私的,她要毫无保留地献给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她蕴涵在为学生所做点滴之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就像颜宁教授说“师生是相互成全。”Alphago 战胜了世界棋手冠军,可就像李开复所说,可它体味不了下棋的乐趣,胜利不会为它带来愉悦感,也不会让它激动到想要拥抱一位爱他的人的渴望。爱和被爱的是人类特有的能力,爱和被爱是人类的人类的生命意义所在。

教育是一种爱,爱读书,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教育更是一种源于爱,始于爱,凝成爱的人生筑梦之想。在追梦的过程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月圆如画,缺是诗歌。如诗如画不是瑰丽的人生之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