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院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只有从长远来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推动学院更好更快地发展。“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以人为本,培养高质量人才,关键在于师资。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推进学院素质教育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近年来,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在适度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内涵式发展之路。目前,学院拥有雄厚的办学实力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占地 2122 亩(老校区 516 亩,新校区 1006亩),现有建筑面积 20.67 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实验、行政用房面积 13.87 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 50 多万册,电子图书 20 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1.6 亿多元;教职工 648 人,其中专任教师 325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 118 人,“双师素质”教师 215 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院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学业优良、精干务实、充满活力,适应学院内涵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积极营造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氛围。
创新师资培养机制,厚植苗圃育。学院党委将师资队伍建设摆上战略高度,着力解决师资青黄不接的突出问题,从严抓实优秀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一是推动定期轮训常态化。定期对年轻教师进行全覆盖办班培训,确保优秀年轻教师每年参加累计不少于一个月的集中专业培训,并将参加培训情况作为其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二是拓宽线上培训平台载体。加强线上培训学习,培训学员近百人次。三是推动多岗历练制度化。对经历相对单一的年轻教师,有组织地通过挂职、轮岗、交流任职等途径加强多岗位锻炼,帮助其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四是推动进修深造高端化。为培养年轻教师宽阔视野和创新思维,分批选送优秀年轻教师“走出去”,有计划地进行专项培养。
创新师资选拔机制,不拘一格选。学院党委按照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用改革的办法选人,不断创新年轻教师的选拔机制。一是领导实名举荐和民主公开推选相结合。学院党委注重改进“伯乐相马”的方式方法,组织年轻教师摸底调研,由基层单位班子成员实名推荐年轻教师,同时组织教职工代表对年轻教师进行民主推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职工的选择,切实把真正优秀的青年英才选出来、用起来。二是市场化招聘和竞争性选拔相结合。学院党委注重搭建“考场赛马”的平台载体,通过举办青年讲坛、青年岗位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拿出一定的中层领导干部岗位进行公开竞聘,为年轻教师展示才华、脱颖而出提供机会和舞台。为广聚英才,学院党委着眼学院转型的实际需求,在积极参加控股企业人才校园招聘的同时,还按照需求组织自主招聘 11 人。三是动态储备管理和定期考核评价相结合。逐级建立青年教师人才库,经所属各单位推荐、学院组织考察、党委决定等程序,建立了学院青年教师人才库。组织人事部门与各单位党组织定期沟通信息,建立跟踪考核和谈心谈话制度,各单位每半年对纳入培养的年轻优秀教师评价一次、谈话一次。学院党委组织人事部门每年对年轻优秀教师进行一次综合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实行动态调整。
创新师资使用机制,大胆加压用。一是在教学上,让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唱主角”,优先安排担任教研室主任。二是在科研上,让中青年教师当“领头雁”,让青年教师担任课题负责人,并赋予课题负责人相应的责任和权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中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在学术上,让中青年教师进入“前沿阵地”,凡是有学术交流、研讨的机会,学院都优先提供机会,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四是在管理上,学院党委坚持“早压担子早成才”,注重选派优秀年轻教师参与重大任务、重要项目、重点工作,在学院转型创新发展中大胆使用年轻人才。五是开展“拜师结对”活动,发挥老教师在师资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学院一批师德好、教学水平高的老教授们主动担任起导师,与热爱教育事业、有上进心的优秀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对他们进行直接的指导和帮助,使得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教学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
创新师资聘用机制,优惠政策引。一是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学院明确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优化安排方案,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家属安排和子女入学等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副教授及以上的骨干、结构性短缺、急用教师拥有独立的办公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生活待遇;实行了一整套人才引进的申报、审查、录用的规范程序。同时,在人员编制、关键岗位聘任、科研经费配套、职称评聘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稳定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更为他们发挥才干创造了良好环境。二是积极调配和补充师资,确保教学中心地位。学院强化教学导向,在人员编制和职务评聘上始终向教学第一线倾斜,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教授、副教授上课率达到 100%。同时坚持培养提高和外聘引进相结合,通过内引外聘、与企业共享师资资源等措施补充教师队伍,优化教师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打造优秀团队,提高师生比例。目前我院师生比例为 1:21.59,未来 3 年需要逐渐降低师生比例至 1:18。三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学院坚持“专兼职结合,以兼为辅”的方针,促进师资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聘请责任感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使其他高校的优质教学人力资源“不求拥有,但求为我所用”。学院投入专项资金,鼓励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学科专业建设;设立了科研基金,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活动。
创新师资管理机制,师德师风严。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坚持对教师道德失范的行为采取“一票否决制”,情节严重者,一律予以解聘。一是强化教师岗位聘任和考核中师德学风评价,实施师德学风一票否决制。将师德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教师师德、学风表现不佳的,予以教育、劝诫和改正,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的予以解聘或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二是坚持评选表彰和大力宣传师德模范、优秀教师和团队的典型事迹。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宣传师德学风先进典型,发挥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示范作用,弘扬正气,形成爱岗敬业、奋发有为的风气,以优良师德风范引导青年教师,推进全校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三是坚持制度规范和创新,要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坚持通过网上评教、期中期末教学检查、督导听课等方式,规范院、系二级教学监控体系。四是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了师资质量反馈机制。学院设计了以教师的知识结构评价、职业能力评价、职业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师资质量评价体系,成立了由政府、企业、行业、用人单位、专家和学生家长组成的师资质量评价委员会,坚持做好每年的师资跟踪调查、评价工作,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师资水平积累资料、提供参考依据。
发挥优势,精心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自 2010 年校企合作以来,学院就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从永煤集团、神火集团引进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指导实践教学,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任客座教授,选派骨干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改善师资队伍专兼职结构,打造了一批业务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学院和永煤公司推行优秀年轻干部互派锻炼、双向挂职工作,162 名互派人员挂职都在半年以上;多次组织召开了校企专家座谈会,针对学院课堂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实习实训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举办了 9 期企业专家、技术骨干专题讲座,21 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39 名教师获得讲师、工程师任职资格,进一步改善了师资队伍的结构。截止目前,学院共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报刊杂志上共发表论文 1300 多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480 多篇,被SCI、EI 收录论文 35 篇;主编或参编论著、教材 49 部;主持、参与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完成课题 200 余项,其中我院主持的 23 项课题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获准立项的地厅级以上项目 128 项,促进了学院科研成果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