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永城职业学院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实现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以文化人、丰富校园文化“莲发藕生,必定有根;大国复兴,必定有魂”。“人无文化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灵魂,也是大学彰显特色的重要标志。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可以有效地激励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院的各项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永城职业学院坚持把建设文化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作为重要任务,形成了品位高雅、环境优美的育人氛围。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学院确定了“优势在合作、理念在实用、承诺在就业”的办学理念,“行业一流、省内先进、国内知名”的发展目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对外合作办学模式,凝练了“自信自强、至真至善”的校训,“诚实守信、竞争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求实求是”的教风,“会学乐学、厚积薄发”的学风,“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工作标准化、执行效率化、落实结果化”的工作作风,“政、校、企三方联动、产教结合、订单培养”的办学特色,以及“教育警示、制度约束、过程监督、违纪必究”的廉政措施。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又是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良好学风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学院以学习贯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契机,通过制订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师德教育、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寻找身边的张莉莉”、“做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等活动,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塑造了一支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润物细无声”,他们把师德师风建设成果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为培养品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师德师风保障。
学生的学风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之一。学院按照培养高素质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制定加强学风建设实施意见、召开学风建设动员会和座谈会、开展“诚信校园行”活动等,狠抓学生的学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学生中成立各类学习小组 100 多个,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专升本考试、本科自学考试通过率都明显提高。
以情感人、坚持以生为本学院积极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规范工作流程,畅通学情信息渠道,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关注。学生工作处树立“人之子女,己之子女”的服务育人观念,不断加强情感投入,确保在校生都能幸福生活、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校务公开,坚决杜绝教育乱收费现象发生。学院坚持校务公开、收费公示和财务“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每学年开学时,学院财务部门都要在公告栏上公示经过上级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坚决杜绝乱收费、多收费。例如,学生的教材款不仅按省教育厅文件要求按学年与学生结算,而且根据教材招标时折价情况,教材折扣费也全额退还给学生。学生军训服装用品进行公开招标,保证了质优价廉。
奖助学金公开评选,保障学生根本利益。学生奖助学金评定、评优评先等工作涉及学生切身利益。为了保证这些工作的客观、公平、公正,学院制定了奖助学金评定办法、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在奖助学金评定、评优评先过程中,要求做到“三公开”、“三公示”、“三审查”。“三公开”即条件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三公示”即评定评选结果要在班级公示、系内公示、学院公示;“三审查”即系党政联席会议审查、学院职能部门审核、学院领导班子审定。
开通学生资助绿色通道。学生资助工作关系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一是将学生资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都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生资助工作;在学院资金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每年拿出 300 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学生资助工作。二是开辟多种资助渠道,完善资助工作体系。如每年新生报到前,学院都开设资助热线咨询电话,并随录取通知书寄发国家有
关资助政策、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指南以及学校的帮扶措施等文字说明,消除新生及家长的后顾之忧;新生报到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辟“绿色通道”;每学期及时评定发放优秀学生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对愿意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都安排适合的勤工助学岗位,一方面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健全完善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帮助学生及家长减轻了经济压力,使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确保了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近年来,学院多次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营造温馨和谐环境。在后勤服务方面,投资 200 多万建成全天候冷热纯净水供应系统;投资 200 多万完成智慧校园一期工程建设,缴费、学籍管理、各种申请等全部可通过网上进行,最大程度方便学生办理业务。餐厅、超市饮食品种丰富、物美价廉;学生宿舍干净、舒适,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校医务室医务人员技艺纯熟,服务周到,价格优惠。
润物无声、重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发展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学院以人格健康教育为中心,构建涵盖校园文化思想建设体系,使学生的智商和情商水乳交融,真正形成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新育人质量体系,切实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想着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理念。学院所做的就是让学生认识自己,挖掘自己,在学院提供的各种平台上尽情施展才华、激扬青春,也在人生的平台上激发潜能。
提升综合素质。学院按照集团公司“人尽其才,以德为先”的人才理念,把加强思想引领,培养品德高尚的大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工作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爱心诚信教育。组织开展了向道德模范学习实践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向感动中国人物学习活动、自强之星评选活动等,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升。学院闫思帆、李晓倩同学先后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熔炼团队精神。学院依托集团公司资源优势,分批组织全体大学生到永煤公司下属的陈四楼煤矿、车集煤矿素质拓展训练基地,通过丰富多彩的心智和趣味项目比赛,培养学生挑战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内在潜能,培养团队意识,塑造坚强自我,熔炼完美团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培养职业化大学生。从新生入学军训起,学院就以集团公司《员工行为规范》为标准,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从军训、早操晚自习、宿舍卫生、文明礼仪等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努力塑造职业化的大学生。
开展志愿服务。着力培养现代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感恩意识,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原则,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龙头,发动大学生组建支教服务团、电器维修服务团、新农村建设服务团、环境保护服务团等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深入农村、学校、社区、敬老院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深入基层,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群众,感悟生活,奉献社会,锻炼自我,培养了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感恩意识。
打造智慧校园。去年以来,学院投资 283 万元,培育精品校园文化,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紧扣时代主旋律,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稳步推进校园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平台。依托学生社团,广泛发动各级团组织、社团组织等力量,成功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宿舍文化节、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演唱会、元旦晚会等大型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学院周冠军、付新兴等同学参赛的作品“新型挂烫机”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潘攀等同学荣获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技能竞赛一等奖;“领导干部、教师联系学生制度”被评为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成果;大学生支教服务团等 10 支服务团被评为河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团队;音乐协会、书画协会等学生社团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学生社团”。
业已兴,路正长。永城职业学院这所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的高职院校必将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执著的努力,携手书写高职教育更加华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