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年味儿之团圆
作者:管理学院 高慧敏
春节是中国人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随着时间的更迭,一些固定于春节期间举行的活动成为了春节的象征,也拥有了一些特殊含义。就像放鞭炮与烟花,许多人认为,不放鞭炮烟花就不是春节,没有鞭炮齐鸣烟花绚烂就没有春节的喜庆气氛。鞭炮与烟花就成为了春节的代名词。除此之外,还有贴春联,剪窗花,守岁,看春晚等等。正是这些活动和形式,构成了我们对春节的认知。
社会正在一步步地发展,有很多活动如今已不合时宜了。比如放鞭炮,在当今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放鞭炮显然是不合适的,它会给我们带来更为严重的污染。但春节还有一些东西是不会变的。这些不变的东西就构成了我们的年味儿。要论年味儿,可以是过年时吃的饺子,也可以是过年的一个重要标志——团圆。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谈一谈团圆。
中国人有着很强烈的家庭观念和宗族意识。在古时,一个家族的人基本上生活在一起。尽管今天的我们不会再和古代一样过大家庭式的生活,但这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以另一种形式——团圆,存在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它成为我们中国人春节期间尤为突出的一种诉求。
带着让自己亲人生活得更好的美好愿望,许多中国人背井离乡,在陌生的城市里辛苦工作,过年就成为他们一年的期盼。每当快过年的时候,远在异乡的人们就纷纷踏上了归家的路,由此催生了中国特有的人口大迁徙——春运。即使有着拥挤的人潮,有着刺鼻的异味,有着漫长的等待,踏上归途的人们脸上却洋溢着回家的兴奋感。
与出门在外的亲人相对的是在故乡等待亲人归来的老人、小孩。在中国现代发展的进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离开故乡,在外打拼,只剩下了老人与孩子留守故乡。在漫长的一年里,很多家庭只有过年才能够团聚,才能享受家人团圆的幸福时光。因此许多老人,许多孩子在春节的几个月前就开始向在外的亲人确认春节能否归家。一旦得到确认回家的消息,他们就会十分兴奋地告诉自己的亲戚朋友,并会提前很长时间准备春节。在亲人回家的那一天,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会时不时地到街角或是其他显眼的地方等待。期待相聚,成为春节前半段的主基调。
当亲人归家后,热闹喜庆的气氛就此拉开帷幕。团团圆圆的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聊聊各自这一年的经历,由此,一年未见的生疏在这聊天中消失。在除夕,整个家庭更是会一起守岁,一起迈过旧的一年门槛,一起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团圆是春节的一大主题,它代表了我们中国人对家庭和睦的美好期盼,也寄予着国人内心的美好愿望。由此,我们嗅到了中国春节的独特气息——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