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师范大学 - 《河南师大报》

成长路上亲情不能缺席

作者:◇常睿    
2019-01-20     浏览(121)     (0)

贵阳清镇王庄乡13岁女孩小美因家庭原因自卑,与同学争吵后喝下除草剂自杀,学校和家庭都应承担教育责任,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12月8日,贵阳清镇王庄乡的13岁女孩小美(化名)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争吵,小美被同学骂“没爹没妈”后回家后喝下除草剂自杀,所幸抢救及时,目前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环球网12月12日)

据了解,小美妈妈早年离家出走,父亲在一年前因失手打死小偷被判处无期徒刑。同学之间单纯的争吵不足以让小美产生自杀的想法,击破她内心最后一道防线的是亲情缺失后所产生的自卑感。父母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不可缺失的存在,其作用和影响是会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产生重要甚至于决定性的作用。不仅是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即使是生活在家庭结构健全的孩子依然会面临着缺失父母关爱,没有受到正确家庭教育的情况。

以留守儿童为例,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孩子交给老人抚养在落后贫困地区的常态。又或者父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是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让人们为了更好地生存去努力工作,为人父母就更加要为养家糊口去打拼。父母在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工作上,去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的同时,却忽视了与孩子之间情感的交流与培养。对于很多孩子而言,父母在其成长中是”缺位”的。

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缺位”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缺失存在。很多父母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心理认知,认为只要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生活就是对孩子的成长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但是,对于孩子成长而言,父母在其精神层面发挥的作用价值远远大于其在物质层面所获得的东西。对于青少年儿童而言,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对其个性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父母忽视孩子,没有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夫妻关系紧张的境况下孩子的自我认知和判断必然会受到影响,不可避免的会导致自尊心偏低,无法很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以及与身边的人进行交际。

父母对于孩子的意义,并不只是生和养,更多的是对其的教育。父母“言传身教”下使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思维,让其能够成长为身体和心灵都健康发展的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陪伴与教育的含义绝对不是形式上的处于同一个空间里或者是口头上机械老套的说教,应该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足够的互动或者是在父母充分了解了孩子的思想之后与孩子的交流。

回归到小美自杀事件本身,在其成长路上缺失的不仅仅是父母,还有社会、学校对其的漠视。面对这种家庭情况特殊的孩子,其教育的责任主体并不应仅仅是其家庭,其家庭状况并不能很好的承担起其教育责任,而此时,学校和社会的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美面对此种”校园暴力”的时候,老师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角色,应该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保护小美,无论是从对小美心灵的疏导或是班级友爱环境的形成,老师都应发挥其应有作用,避免此种悲剧的出现。对于孩子而言,对于其自身行为的掌控力和判断力不够,很多时候会做出不理智的过激行为,无论是嘲笑小美的孩子还是小美,本身都需要正确的教育引导。

孩子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责任主体绝不单纯仅是某一方,只有在父母、学校、社会形成合力的情况下,才能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有效克服其在成长过程当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避免类似悲剧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