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师范大学 - 《河南师大报》

为艾滋病做“检”法

作者:◇刘慧林 马丽丽    
2019-01-20     浏览(88)     (0)

这篇文章讲述了参加艾滋病讲座后,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们呼吁理性对待艾滋病患者,给予人道主义关怀,并建议学校加强艾滋病的防控知识的普及和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校医院也表示将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我去参加了讲座,知道大众对艾滋病没有足够的理解,甚至有一定的排斥和歧视心理,这会对艾滋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参加完艾滋病讲座的2018级学生王晓慧有这样的感触。“现在的社会需要用一个理性的态度对待艾滋病患者,给予他们人道主义关怀,关注艾滋病病人的心理健康。”

此次讲座是我校红丝带协会在世界艾滋病日 (以下简称“世艾日”)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主要在“世艾日”前后联合新乡市疾控防治中心以及校医院的老师,向大家宣传和普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艾滋病发病初期和平常感冒的症状类似,如发热、头痛、夜间盗汗等。之后就进入潜伏期,易引发各种感染病,比如结核。它对于正常人来说不会引起死亡,但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死亡率会大大提高。“从去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有百分之四十的艾滋病患者都是死于结核病。”校医院防保科的主治医生贾喜臣说。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但与艾滋病人正常接触被不会传染。“艾滋病在我们国家主要以性途径传播,血液、体液是其主要传播媒介。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对话并不会导致感染”,贾喜臣说。目前社会及学校对艾滋病的防控知识的普及不是很足,而且患病人群普遍缺乏主动检测与阻断意识。

“我们开展摊位咨询时,可以免费给同学们发检测艾滋病的试纸,但有很多人只是远远观望,反倒是一些比较有好奇的人去测试。”红丝带协会副会长李想对相关情况也有所补充,“很多人缺乏主动检测的意识,怕别人泄露他们的隐私,担心带来麻烦。但如果能及时去疾控中心或者医院检测和治疗,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酿成大祸。”

“国家各个层面都非常重视高校艾滋病的预防,但是现在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还不是特别强。”贾喜臣说,“咱们学校对于艾滋病的防控比较重视,每年在校团委的领导下,红丝带协会也开展了不少工作。同时校医院也是一个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大一新生的结核病、艾滋病等入学教育,其工作基本上已涵盖到每个院系。”

如果发现我校有艾滋病患者,校医院疾控中心的老师会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贾喜臣说:“我们会对他们进行定期的谈话,询问其吃药情况以及最近有没有发生高危行为,并观察他们的心理状态,有需要时会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等。”

针对高校艾滋病的流行态势,贾喜臣表示:“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对大学生来说,要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以及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注意不要借用或与别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以切断传播途径。”

在贾喜臣看来,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关怀的,假使艾滋病患者因做错了事,或者不小心被传染,如果能得到大家的理解与包容,那么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对他们的后期治疗也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