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北大学 - 《湖北大学报》
故 乡 重 庆
作者:□ 张思渝
2019-02-25
浏览(151)
(0)
文章讲述了作者对家乡重庆的回忆和变化,表达了对童年和外公的怀念。如今家乡四通八达、商业区与时俱进,但仍保持平等包容的大环境和生活方式。作者喜欢新重庆,也怀念旧山城。
我的家乡是山城重庆。记忆中的山城地形险峻,山路崎岖,交通并不方便。作为“雾都”,山城潮湿清爽,常年被大雾笼罩。重庆人则热情直爽,即使在冬日也能让人感受到火热喧闹,一股江湖气在空气中氤氲沸腾。
重庆的外婆家搬过三次。
在我小时候,最初坐落在半山腰的石头房就是我妈成长的地方。每天清晨在睁开眼之前就能听到布谷鸟空灵的叫声与接地气的鸡鸣一起回荡在山野间;家里养了猫狗家禽,院子里一个大石磨,田里种着各类庄稼;家门外就是一大片紫竹林,除了参天的竹子,还有可以挖来吃的竹笋。
后来外公因为常年从事重体力活与石器工作,才五十多岁就脑溢血中风,还有严重的肺病。由于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就搬到了生活、看病都比较便利的县城,租了一间依山傍水的小屋。那里的生活质朴简单,不过已经有了煤气灶,不再需要生火做饭,也有了电视机。春节回去我就霸占了电视看香港警匪片,或者去院子里追鸡逗狗,跟爸爸到山里放鞭炮。山里的味道也是我最喜欢的味道,有清晨带着泥土气息的水蒸气,也有淡而深远的炊烟缭绕。多年之后,我一闻到这个味道,就会想起童年,想起坐在藤椅上摇扇子的外公,那个瘦瘦高高的严厉而温柔的老人。
外公去世后几年,外婆就搬到了城镇上,住起了现代化的新房子,终于到了可以享到儿孙福的时候。那里有洁白墙壁和瓷砖,有空调和天然气,也有了液晶电视;外面的马路平整干净,街道上有各类超市店铺,不再像最开始的老家,要走上很久才有一家小小的商店;楼房后面也有土地,但那里种的却是少量的有机菜,也不再是以前大片大片的用来维持生计的庄稼了。但妈妈一直很愧疚,没有让外公过上这种轻松悠闲的日子。
妈妈对我说,老一辈的生活异常艰辛,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外公一个人扛起家里的重担,做各种脏活累活,最后带着疲惫的身躯早早地离世,这是妈妈的遗憾,也是我们一家人的遗憾。但我想,外公如果看到现在的家乡、现在的重庆,我们现在的生活,他会很开心,也不会觉得留下了遗憾,因为我们都还在怀念他,他永远地活在我们心里。
重庆的变化日新月异,道路四通八达,山城的夜景与轻轨也成了每个外乡人必须体验的项目;磁器口、观音桥、北城天街等商业区不断与时俱进;但重庆不变的则是平等包容的大环境,自由洒脱的生活方式和热情直爽的人们。
我喜欢新重庆,也怀念旧山城。
(作者系20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