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发季节,不幸罹患感冒的你,是不是被头痛、头晕、鼻塞、流涕、浑身酸痛等感冒症状所困扰,那咱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如何采用穴位按摩法快速缓解感冒症状吧!
一、按摩大椎穴。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和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方法:如果自己反背手能触摸到此穴位,亦可自我按揉点压。按摩此穴位对感冒、疟疾、咳嗽、气喘、癫痫、骨蒸盗汗、头痛项强、风疹等效果较好。
二、按摩风池穴。
位置:人体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此穴可用力旋转按揉,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日1~2次,每次100下,有祛风解表之功。
三、按摩列缺穴。
位置: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或者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
操作方法:一手拇指按于另一手的列缺穴,轻轻摩擦,以发热为度。每日2~3次。按摩列缺穴可治疗干咳少痰、头痛、恶寒、发热等症,有宣肺止咳平喘、利肺化痰之功。
四、按摩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操作方法:屈拇指,用拇指的指间关节按压穴位,以有酸胀感为宜,鼻酸流泪,效果更佳。根据本穴位置及其他经的关系,有宣利鼻窍之功。可治疗鼻咽干燥、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
五、按摩神阙穴。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操作方法:右手掌心置于肚脐,左手重叠于右手背,顺时针方向摩50~100次;换左手在下,逆时针方向摩50~100次,以腹部发热为宜;然后再以两手掌心向内相重叠,手心置于肚脐,向下擦搓30~50次,以下腹部发热为宜。按摩此穴位对感冒、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等效果较好。
六、按摩足三里。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操作方法:一指推法,推5~10分钟;再用摩擦法轮摩100~200次。搽点按橄榄油等在穴位上,效果更好。
七、按摩风门穴。
位置: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旁开2横指。
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同足三里。操作此法应由家人或是借助按摩仪施行。按摩此穴位对伤风、发热头痛、咳嗽、项强、胸背痛等效果较好。
八、按摩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旁开2横指。
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同足三里。操作此法应由家人或借助按摩仪施行。按摩此穴位对感冒、咳嗽、气喘、吐血、潮热、骨蒸、盗汗、鼻塞等效果较好。(胡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