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 - 《南通大学校报》
奉献余热暖校园 真情关心下一代
作者:王 玲
我是学校关工委工作的一名新兵,2015年10月从学校管理岗位退休,2016年上半年参加校关工委“谈心屋”工作,至今已有2年多。当退休支部书记安排我参加“谈心屋”工作时,我没有犹豫,欣然接受。在妥善安排好家务和社会活动,在孩子和爱人的理解支持下,我定期到校“谈心屋”值班,与同学们开展谈心活动,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惑与烦恼,然后循循善诱地分析指导。在宽松和谐的交谈中引导他们走出纠结,放下烦恼与不快投入到紧张活泼的大学生活之中。每每看到同学们离开时释然的微笑,一种满足与快乐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这些老同志关工委工作的成就感。
记得2017年10月25日下午,我和徐放老师早早来到主校区“谈心屋”,烧好开水等待前来谈话的学生。那天下午先后结伴来了几批新入学的学生,他们主要向老师询问新生入校应当注意的事项,我们耐心地给予了解答。在交谈过程中,一位男同学面带忧郁走了进来,他自报是毕业班学生,希望与老师单独交谈。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这位同学学习成绩不错,但性格内向、孤僻,甚至有些自卑,不善于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和学院辅导员甚至自己家人也很少交流,班级同学很少与他接触。大四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安排实习,跑了不少单位,人家都不接受他,他感到很苦闷,感到没有盼头和希望,想“轻生”的念头都有了。我们感到这个同学有一定心理上的纠结,需要疏导和指引。我们在安抚他情绪的同时,耐心帮他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缘由,鼓励他发挥学业优势,主动参加社会活动,大胆与同学交往,增强自信心。这个同学终于说出了许久没能吐露的心里话,忧郁的情绪得到一定释放,离开时情绪好了许多。我们知道一次谈心只能帮其缓解部分情绪郁闷与心理压力,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如不多加关注,很难说不会出什么问题。为此我们当天就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校关工委秘书处,秘书处及时与相关学院联系。学院十分重视并将其作为关心的重点,内紧外松做好疏导工作。据学院反馈,这位同学后来思想情绪大有转变,他2018年6月顺利毕业,找到工作,目前正在当地参加岗前培训。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十分欣慰,为他能走出阴影,阳光面向未来而高兴。
2017年6月的一个周三下午,赵琛老师在主校区“谈心屋”值班,送走当天来访的同学已经是下午5点了,他把“谈心屋”门锁好,钥匙交给服务台。服务台同志说,刚才有个女同学过来说要找“谈心屋”的老师,我们告诉她,“谈心屋”老师下班了,你下周再来吧。她流着眼泪走了。赵琛老师听到这里立刻追了出去,把这个同学请了回来,给她倒了杯水。通过交谈知道她是2017级学生,因失恋,一时想不开,跟同学开不了口,找辅导员老师更不好意思说,就来到“谈心屋”倾诉。赵老师同她推心置腹地交谈,讲了如何正确处理学生时期学习和恋爱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她解开心中的疙瘩。经过交谈,这位女同学心情平静了许多,表示一定听老师的话,正确对待这件事,认真完成毕业前的学业。
就在这个月的12号,我和徐放老师依旧提前到“谈心屋”值班。“哎,怎么又是你啊!”我与进来的两个男同学中的一个打起招呼,这个同学也笑了起来。他是大一新生,10月份我们值班时他就如何克服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的毛病,听取过我们的建议。那次交谈中我们肯定了他的能力,希望他通过主动参加班级活动,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克服胆怯。这次过来问他是否有所改进,他说好多了。“那你今天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呢?”我问他,他说是替同学来咨询的,他说:他的一位同学很恨一个人,不愿意见到他,但又不得不常常碰面,怎么办?通过与他的交谈,最终了解到他同学所说很恨的人不是同学不是朋友而是父母。目前不少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是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父母外出打工顾不上孩子,很少与孩子沟通,缺少对孩子成长身心的关爱,他们所关心的大多集中在学习成绩上。这样孩子们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亲,与父母关系生疏,若个别父母过于严厉,孩子抵触情绪就更大了,所谓“恨”由此而来。了解情况后,我们就让他耐心劝导他的同学,天下哪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呢,他们外出打工不正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嘛,希望他理解父母的艰辛,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消除所谓憎恨。这位同学接受老师建议,答应转告他的同学解开与父母不亲近的心结。
这位同学再次到访,使我看到“谈心屋”工作的价值。大学期间同学们有许多问题需要有平台倾诉,同学之间不好说的,老师面前不想说的,都可以到“谈心屋”和我们老同志聊聊。与我们唠嗑,同学们少了些顾及和心理障碍,放松自然,老同志们耐心倾听和推心置腹的交谈,帮助他们找到症结,走出困惑,因势利导做好工作。今后,我将坚持参与关工委的“谈心屋”活动,尽己所能,继续用真心、真情、真爱助力现职同志做好同学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同学们阳光生活,健康成长。
(本文系在纪念校关工委成立二十五周年暨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