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 - 《韩城矿工》报

身怀绝技的“侠客”

2018-07-20     浏览(46)     (0)

煤矿职工王忠义、万晓忠和王晓峰在工作中展现出各自的绝技绝活,包括快速缝制风筒、气焊切割轴承和维修钻机等。他们愿意传授经验,展现了煤矿职工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在煤矿,有这样一群人,干工作从不挑肥拣瘦,他们一直以来都秉承肯而干、好则成、精而准、钻而绝的创新精神,在枯燥重复的工作中练就自己拿手的绝技绝活……

巧裁缝、火枪手、一把刀……这些看似和煤矿不搭边的词汇和身份,却被下峪口矿职工时常挂在嘴边,被安在煤矿职工的身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一个字——“绝”。他们都是普通的矿山职工,但一个个身怀绝技,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练就了一身的“绝世武功”,如今,他们在矿山“各立门派,广收弟子”,使各自的绝技、绝活代代相传,在煤海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流传为“江湖”中的一段佳话。

“巧裁缝”王忠义

风筒是矿井的呼吸道,如何保证矿井正常通风,是关系到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该矿通风区风筒维修工王忠义根据现场施工人员给出的巷道角度,快速准确裁剪风筒布,用自己的独特的快速“双道缝制法”,给风筒加弯头的方式缝制内外弯度符合巷道走向的风筒,确保了修补后的风筒结实完好且风流畅通。

该矿随着掘进巷道的延接工作,巷道90度的转弯点逐渐增多,按正常方式进行风筒连接,风筒在90度处就会出现变皱打折,风量变小,影响巷道正常供风。作为风筒维修工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他在家里洗菜的时候突发奇想,“家里接水管可以加弯头,水流也不受影响,如果用在接风筒上,不是一个道理吗?”通过在地面的多次练习,在井下实际操作,他终于摸索出了不同巷道走向加装400厘米、500厘米等大小不同的风筒弯头的“绝活”。风筒两道缝缝合后,接头严实不漏风,吊挂平直、无死弯,保证了巷道正常通风,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

在一次公司组织的绝技绝活演练中,其它单位的观摩人员开玩笑说:“挖这个人过去,给我们的人培训一下。”该矿通风区负责人赶紧接话说,“他现在可是我们通风区的“大拿、独苗”,可不能挖啊!”一旁的王忠义笑着说:“我所从事的工作就像裁缝缝衣服一样,必须符合‘身材’。你们想学我都教,但我不会离开下峪口矿。”

“火枪手”万晓忠

演练现场,只见——有着多年气焊经验的万晓忠左右手配合,全神贯注操作着割枪,火苗时大时小,轴承内、外圈一层层剥落,在露出完好轴承的瞬间,现场的观摩人员一起围了上来,不约而同发出这样的疑问,“那么大的火苗,他是怎么做到不伤轴承呢?”

面对大家的疑问,选煤厂负责人诠释了答案:这项绝活,绝就绝在他全靠手动掌握割枪的火候、切割的角度,必须要熟知轴承的结构、轴承钢材的特点,才能做到精准切割。比如,我们厂大部分滚筒轴承,拆卸位置狭小,潮气重,比较难拆除,用常规的方法更换轴承要用10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而他用气焊割轴承内、外圈的方法,只需2小时左右就能完成轴承拆卸和装配,省时省力。缩短了设备维修时间,提高了工时利用率。

万晓忠说:“我这不算啥,我们厂苏永成还会盲眼电焊呢,解决了我们厂很多靠墙、靠地板管道的跑、冒、滴、漏问题,厉害!”

“一把刀”王晓峰

一年365天,15年如一日的干着维修各种钻机、液压支架的活,他练就了听声、看钻机就能准确判断故障的本领。他就是把简单的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的人称钻机“一把刀”的王晓峰。

他刚在工作面这头修好钻机,不远处工作面的电话响起,“王师傅,快,21312工作面的凿岩机趴窝了。”他收拾好工具,小跑到600米外的掘进工作面,听现场人员描述凿岩机出现故障时的声音及症状,他迅速判断是棘轮爪与塔型弹簧两者可能有一个损坏。他用娴熟的动作快速进行钻机拆装,更换配件,保证了该面按规程设计的炮眼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施工完成。

在一次绝技绝活演示中,他只用4分30秒就将有92个配件的矿用YT-24型气腿式凿岩机安装到位,惊呆了现场观摩的每一位同行。

人常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而他却愿意把自己总结的经验倾囊相授。工作之余主动和工友探讨各类钻机问题和知识,告诉他们凿岩机运转前注意事项、怎样正确检查各联接处是否紧固、钻机用完后维护方法等。

当问到你是怎么练就这样的本领时,带着眼睛略显斯文的他说:“我一个人在矿山,多数时间不是上班就是在家琢磨,各类钻机的‘零零碎碎’都刻在我心里。”(马麦丽 姜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