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石化集团 - 宝塔石化集团
不能让失职成为犯罪的绿色通道
某油田公司特大诈骗案引发的思考
作者:● 集团监察委 王毓堃
某油田公司特大诈骗案暴露出管理者失职问题,包括提料单设置简单、防腐厂材料员不认真核验、物资采办站未发现管材数量异常等。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诚信体系建设,防止失职行为的发生。
居其位谋其事,履职尽责是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更是防范经营风险、保障资产安全的重要环节。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行为,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危害。发生在某油田公司特大诈骗案,其背后暴露出的管理者失职问题,足以使各级管理者警醒。
一、基本案情
2013年,某油田发现采油厂管材库存不足,经核对发现大量防腐管材被冒领,随即报案。公安机关经过三个多月的侦破工作,先后抓获17名犯罪嫌疑人, 查明了犯罪嫌疑人董某、马某伙同他人一年多时间,持伪造的采油厂项目部提料单,诈骗防腐钢管2200.04吨, 价值1567.82万元的犯罪事实。后经公安机关追缴回部分涉案的管材及资金,但企业的损失仍是巨大的。
二、案情分析
1、采油厂物资采办站提料单设置过于简单,易被伪造,第一道防线事与愿违。采油厂物资采办站提料流程为:项目办工作人员开具《生产物资领用表》,经审核签字后,到物资采办站工作人员处换取提料单。该提料单上仅有采办站工作人员签字和“项目部材料专用章”, 服务商持提料单即可到防腐厂提料;服务商董某等人正是抓住提料单设置过于简单的漏洞,伪造提料单,模仿采办站工作人员笔迹,加盖私刻的“项目部材料专用章”后,明目张胆地领料行骗。
2、防腐厂材料员核验提料单不认真,第二道防线形同虚设。虽然董某等人伪造提料单的水平很有限,但审核的多名材料员以及防腐厂厂长只要见提料单上签字和印章齐全就放行,根本不认真核对其真伪,一车车管材就这样在材料员的眼皮底下被畅通无阻地拉走了。
3、物资采办站工作出现低级错误,未发现管材数量异常,第三道防线不攻自破。物资采办站与防腐厂月度进行入库、销售、库存核对时。物资采办站工作人员只核对防腐厂提供的销售单和出库明细,而不与物资采办站的入库、出库等进行核对,未能发现管材数量的异常现象,工作出现重大错误,严重失职;而物资采办站站长和物资采办站主管领导对此严重失察,竟然完全不知情,导致管材被长期、多次冒领。
4、项目组对工程用料心中无数,一错再错,第四道防线有名无实。物资采办站在工程结算时,5名相关责任人对工程物资使用情况不详细了解, 对预算采购的物资严重不足造成的原因不予以分析, 随意签字确认工程造价, 导致董某等诈骗分子冒领管材的行为在年底结算时仍然没有被发现。
三、教训和启示
该案强有力地证明: 干部员工负责任的态度、做正确的事是企业经济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本案所涉及的四道关口和10名工作人员中, 只要有任何一个人能切实负起所承担的责任, 把住其中任何一个关口, 都会及时发现犯罪分子的诈骗行为。
只有夯实基础管理工作才能有效预防失职行为的发生。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制度不完备, 管理人员的履职行为得不到有效规范和监督, 失职渎职就在所难免。
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案是一起典型的服务商不诚信行为。有必要通过向承建方、供应商发放“廉洁监督卡”,与承建单位、供应商签订《廉洁诚信承诺协议》、查询供应商行贿档案等措施, 以及采取取消中标入围资格、黄牌警告、违约处罚、清理出市场等一系列惩治措施,加强对承建、供应队伍的监管。
回顾案情,深析缘由,干部员工的失职,为犯罪铺就了绿色通道,使企业损失重大,教训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