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 - 《河南师大报》
书山更闻书墨香
作者:◆杨枫
在还对大学充满幻想与期待的时候,便从书上看到,看一个大学水平怎样,就看它的图书馆有多少藏书。大概是历史越悠久的学府藏书越多,一些年代久远的书籍已经不是现在能轻易得到的了。又被早一年去上大学的同学谆谆告诫:上了大学,一定要多去图书馆,要不然这大学白上了。等到进了大学,又知道图书馆是校园爱情的三大发源地之一,只是不知道图书馆发生的爱情是不是也沾染了书香。
第一次看到河师大图书馆的感觉已经不是很清晰了,那个下午大包小包随同几十个来这里上学的老乡走下车,就是在图书馆西侧,二号楼后面。这样一个风尘仆仆的建筑,并没有因引起我多大的兴趣。学校略微有些破旧的路面和更为破旧的楼群,除了让我知道师大的历史的确不短之外,便只有遗憾了。
然而当后来知道进入学校面对的那个楼竟然就是河师大图书馆,里面有两百多万册藏书的时候,有些惊讶,接着便是安心了。理想中的大学图书馆就应该是这样,藏书其中而毫不张扬,不必有明亮的窗户或者辉煌的建筑,甚至要带一些经年历久的腐朽气息才好。图书馆应该是可以代表一个学校的精神的,至少对于师大是这样,“学在师大”四个字后面所包含的东西便不再让人因为学校的破旧而失望了。
因为办理了助学贷款,一卡通暂时只能买饭,其他同学已经数次探访图书馆之后我才迫不及待地钻进图书馆,直奔四楼———事前已经从同学口中听说无数次,社科人文类书籍在北四楼。上大学之前,母亲没少因为我克扣自己的生活费买书订杂志而数落我,现在有了这么大一个书库,自然是兴奋不已了。再者初中高中的学校虽然都有图书馆但是从来没有见开过,对于图书馆早已经是心里痒痒了。
北四楼东头是我最喜爱的地方,成架的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你的面前,想看一些好书,看看哪个书最破拿走就可以了,什么评价都比不上“浏览量”。找书是一件累活,不会使用检索,也不知道怎么预约,其实也不想预约。一个书架挨着一个书架地走过去,一本书挨着一本书地摸过,仰头,低头,踮脚,蹲下……让你眼花缭乱的书目中间不经意地就有一本书让你眼前一亮,抽出,打开,爱不释手,借走……这种乐趣非得徜徉在书架其中才能体会得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词,用在这里也是恰当不过的。
后来,北四楼和北五楼成了我经常去的地方,不止在我想找一些书看的时候。更多时候我只是漫步其中,不是为了找书,仅仅是想平静下自己浮躁的情绪。图书馆仿佛就是一块精神圣地,不管在外面有多么浮躁,走进这里,感受着这里的气氛,心情便慢慢平复下来。这里没有世俗的喧嚣,也没有名利的追逐。如果你想看一些教你社交技巧的书,那你不该来这里,一个有品位的图书馆也不会有这样的书籍。但她却有着哲学,让你以超脱世外的角度看待俗世的问题。这里的宁静,应该是几十代人一点一点积累下来的,轻易不可撼动。
关于图书馆是校园爱情的三大发源地之一的说法,除了某一天在一本书中见到一张写着QQ的纸条,不感兴趣又放了回去之外,实在没有遇到过或者听到过足以证实这个说法的爱情。或许,这仅仅是一届一届的人心中难免的浪漫主义作怪,从而固执地认为图书馆应该是;也或许,是偶尔有几个经典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里,所以被传说得无上美好;还有可能,是我还没有遇到,或许在五楼挂在书架上的册子里便隐藏着许多发生爱情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