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潍坊学院 - 《潍坊学院报》

潍城太平街状元府

作者:王学坚    
2010-04-27     浏览(430)     (0)

  潍县城里太平街门牌四号,是清末潍县状元王寿彭的故宅,一向被人们称为潍县的状元府。它是王寿彭在中状元以后从太平街大姓刘氏手里买来的。王寿彭中状元前住在潍县西南关新巷子,亦即以后人们所说的状元胡同(王状元住在路南,曹状元住在路北)。中状元后王寿彭一家便住在城里太平街的宅第。
  太平街的状元府是一处比较阔大的院落,全是民族形式的传统建筑。大门口高大而庄严。门楼上飞檐琉瓦,雕梁画栋。有两扇很大的黑漆大门,大门底下是高及膝盖的门槛。门两侧有两个高石头台子。大门洞东侧是门房。进了大门向左拐朝西走,南侧是一排沿街房,北侧是一溜花墙,花墙里面是一个较大的四合院,院的北面是四间大厅房,东西两面是厢房。进大门以后向右拐朝东走不远,便是一条向北的过道。过道西侧有一个小门楼,门楼内是一个较小的四合院,院内北面也是四间厅房。沿过道继续向里走,过了过道屋向左一拐,便可看到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的北边是一排拔高的“台屋”,院的东西两边也是厢房,南面也有一排房子。前后几个院子里都种着树木花草,郁郁葱葱,景色怡然。
  王寿彭中状元后,大部分时间是在外面做官。先是在京城翰林院任修撰,后放湖北任提学使,曾代理过一段省巡抚。以后去北京在北洋军阀总统府任秘书。二十年代中期受山东督办张宗昌之邀,回山东任教育厅长,并受命组建山东大学并任校长。几年后随张宗昌去天津,最后病死天津。在中状元后的几十年生涯里,王寿彭曾数次回潍县老家。第一次回潍是在中状元以后,此次回家他看望亲朋,祭祀先人,并到潍北张氏村寻根问祖,在张氏村建了家庙,修了牌坊。以后又有几次回潍。曾参加过潍地乡绅文人组织的祭孔活动。为在潍城西南关新建的五道庙题过字,写过词,“仙师庙”的匾额和两边“仁术博施能济众,虔诚祈祷自蒙庥”的楹联便是王状元所题。在胡家牌坊街望族丁述言祖母七十大寿时,王寿彭曾来潍县为其祝寿并代表亲朋好友题写了贺幛,贺幛的落款是“赐进士及第花翎二品衔湖北提学使兼署湖北布政使翰林院修撰愚表侄王寿彭顿首拜书”。
  王寿彭1931年在天津病逝。数年后他的夫人郭氏(潍县西关人)移居潍县太平街王状元故宅。不久,便将葬在天津的王寿彭移葬潍县城西北关的卧龙桥王家墓田。此后郭氏便一直住在潍城太平街家中。她的部分家人也住在这里。1953年郭氏逝世后也葬在西北关卧龙桥王氏墓地。
  王寿彭后代人丁兴旺。王氏生有三子三女。三个儿子都很有出息。长子王世钟,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以后任教山东大学多年。因其子王襄泉在三十年代末被日寇飞机炸死,过于悲痛,便弃职离开青岛山大,回到了潍县家中蛰居。再后在潍县中学、青岛一中等学校教过书。次子王世铨早年留学英国,攻读造船专业,学成后归国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船舶制造系系主任,是我国著名的造船专家。他为我国的船舶制造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培养了大批造船人才,生前曾是上海市政协委员。三子王世琪清华大学毕业,学的是土木工程,曾与梁思成多年合作共事,后因病较早逝世。在王寿彭所生的三个儿子当中,长子王世钟生有一子一女。次子王世铨、三子王世琪所生都是女孩。王世钟之子王襄良上过大学,抗日时是热血青年,后死于日寇轰炸中。他的妻子叫张益慎,是潍城西门里望族张兆栋家的闺女。张氏有一子一女。儿子叫王胜利,是王寿彭状元的唯一曾孙。张益慎和王胜利现在都健在,张氏已是九十七岁高龄,王胜利也已年届古稀。他们在解放前后都一直住在潍城太平街王寿彭的故宅。
  王寿彭的子女在其父母在时,曾多次从外地回潍县探亲。1953年王寿彭妻子郭氏去世,其子女都来过潍县老家奔丧。将其母与其父王状元合葬于西北关卧龙桥。状元长子王世钟晚年曾长期住在潍地家中直至去世。
  太平街王状元的故宅,因院落大,房子多,解放前一个时期曾被国民党潍县县党部占据过,后经多方交涉县党部才迁出。1966年文革爆发后,街道上的造反派冲击过王宅,故宅中好几间屋子的藏书都被街道居委会用车拉出去毁掉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潍坊市的旧城改造中,潍城太平街的状元府最后被全部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