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莆田学院 - 《莆田学院报》

理智对待,切莫被“成功学”冲昏头脑

2010-04-11    

  对于安利,我历来无偏见,权当作是“贵族”阶级才能消费得起的一种品牌,与我无关。前些日子,却被一位同学“骗”进了它的工作基地,第一次见识了从事安利事业的人,偏见于是来了……引见人先带我参观了整楼的工作室。在不断地夸我“优秀”、“有能力”、“很棒”之后,又介绍我认识“非常优秀”、“非常棒”的同事。“你今天非常幸运,某某老师可以跟你交流。”非常多的“非常”听得我头晕目眩,那些“非常优秀”、“非常棒”、“非常成功”的人热情地泡茶倒水,握手、挽臂,毫无距离之感。他们将我团团围住,先是剖析我,从个性气质到外貌肤质,像专家诊治病号一样,给我来了个全面体检,然后要给我“开方子”。方子自然就是安利产品,价值2000多元。见我无动于衷,又换了方式频频介绍,加上实验操作,试图用“实践来证明真理”。我向来对这种“用化学的方式来欺骗不懂化学的人”的实验方式感到厌烦,所以依旧不理。
  继而,他们又试图以赚钱来引诱我,给我讲解成功人士的成功之处,以及安利这个平台的诸多好处。某某老师拿起纸和笔开始给我“上起了课”,从何为“直销”讲起,一直到如何成为百万富翁,告诉我该如何圆发财梦,如何实现伟大的抱负,另外给我一本书定要我细心研读,还邀请我去听“女护士如何成为百万富翁”的讲座。这样进行了四五个小时洗脑式的谈话后,我的大脑几近崩溃,一片乱糟糟的。
  回校后我询问了一下,才发现原来我们的校园里已经有上百人成为了安利的目标,有的人在失败后选择与之断绝,有的人则刚刚起步,正以疯狂的热情投入到安利事业中……他们从来不说自己在“做安利”,只说在学习,学习如何成功,这大概就是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成功学”。“成功学”来源于美国,被划入“励志”类范畴。最高明的手段是,学员们日后成功,那当然是听课的结果;日后若不成功,那是没有认真听、没有认真实践的结果。个人认为,安利直销何尝不是以这种所谓的“成功学”来引诱受众,以传销模式来拓展业务,以洗脑方式来笼络人心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
  近日听从美国回来的侨胞朋友说,安利产品只能算是美国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和价格都属一般。但卖到中国,它的价格就翻了N倍,它是不是我们大学生消费得起的产品?它是不是适合我们从事的就业平台?笔者以为,还是应理智对待,切莫被所谓的“成功学”冲昏了头脑。
苏 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