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 - 《湘潭大学报》
今天,你“低碳”了吗?
(上接第1版)有报道称,如果全球气温再上升2℃,全球粮食将面临减产危险,10亿到20亿人将面临水危机,近30%的生物将濒临灭绝。
面对“发烧”的地球,我们该怎样给地球“退烧”?
在刚刚结束的的全国两会上,“低碳”成为一个重要的关键词,频频出现在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中。
有人说,变化是生命的心跳。对于日渐严峻的环保形势来说,低碳是未来的心跳。低碳生活,是一种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的绿色生活方式,可以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同样可以为低碳生活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说,“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李静,一个07级化工专业的阳光女生。她告诉记者,身边的不少闺蜜们每天都在为减肥发愁,而她却特立独行,每天会用网络上的“碳排放计算器”来计算自己的“低碳生活”。“走楼梯上下一层楼能减少0.218千克碳排放,少开空调一小时减少0.621千克碳排放,少用一吨水减少0.194千克碳排放,少吃一个外卖便当可减少0.48千克碳排放,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可减少0.2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
李静时常向家人和朋友推广低碳理念和减少能源消耗的妙招。“连少吃一顿肉也是环保,因为畜牧产品的生产比蔬菜会耗费更多的能源,少吃0.5千克的肉,可减排二氧化碳700克。”她身边有很多朋友,现在都开始坚持从细微处改变自己,做个“低碳族”。
“低碳”,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里,是一种生活态度。
“衣柜里总有些当时看着好,买回来却没怎么穿过,或者不合身的衣服。我跟表姐学过简单的裁缝,从此我迷上了改衣服。”外国语学院06级英语二班的曾鸣将高领变一字领,宽松变收腰,长袖变短袖……这样,她不仅省了钱,还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其实,“减少碳排放,从少买一件衣服开始”,已经成为了不少环保组织的口号。一件250克的纯棉T恤,从地里的棉花,历经漂白、染色等工艺变成纱线、面料,制成成衣之后经过物流和销售,进过多次洗涤烘干,直至最终变成垃圾掩埋降解或焚烧,总计碳排放量约为7千克,相当于其自身重量的28倍。
曾鸣还告诉记者,虽然她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同学,可是大部分同学都表示疑惑———低碳生活真就能拽住地球变暖的前进步伐吗?
对此,记者采访了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曾教授,她肯定地说,能!据她介绍,我国年人均碳排放4.1吨,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如果每人能保持低碳生活,人均目标碳排放将下降为2.0吨,那么算起来我国13亿人口每年将少排放26.2亿吨。只有更合理地利用能源、爱护环境,才能够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即将举行的世界盛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将充分展示节能、环保、绿色的低碳世博。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诗人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也许“低碳”正是我们黑色的眼睛所寻找到的光明。现在,我们已经不能对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能用“低碳”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当它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地意识,当意识深入思想,当思想化为日常行动,那对于全球节能减排的潜在贡献则是巨大的。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那我们的地球 “母亲”才有可能恢复正常的“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