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油气田新闻中心 - 四川石油报
“须家河”放歌
———西南油气田“须家河组”开发综述
作者:□记者 周泽山 特约记者 冯雪梅
打开记忆之门,探寻西南油气田公司具有标志意义的“十一五”热词,“须家河组规模效益开发攻坚战”必居其中。
10月25日。西南油气田公司调度中心,须家河组新气田的三驾马车跃然而立,广安气田、合川气田、安岳区块,日产气量超过300万立方米。
肃立彩色大屏幕之下,凝神倾听,汩汩气流,裹挟着川油人“骨头上剃肉”的困苦与甘甜,厚重而灵动的旋律,震颤脉搏,回响在历史上空。
1960年,川中女106井发现须家河组储层。1966年,广19井在须家河组获工业气流。之后,几无所获。
无法阻挡的岁月车轮,碾不碎石油人“建设大气田”雄心。
至2002年,广19井已连续产气30多年,再次点燃西南油气田公司开发须家河组的梦想———地质科研项目上马。
2005年2月4日,久违的暖阳普照广安大地。西南油气田公司部署的广安2井,放喷测试的雄雄火炬,骄傲地传播喜讯: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勘探获重要新突破。
广安市牌坊村自然福农家乐欧老板十分肯定地说:“地下有个巨大的气罐罐,烧天然气,生意会更好。”
石油人却有五味杂陈之感。气田雏形初现,可喜可贺;储层“低孔低渗”,天然气恰似“骨头上的肉”,开采不易,开发效益难保。
然而,中国石油“东部硬稳定、西部快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探索低孔低渗储层开发技术。西南油气田公司增储上产,必须开辟新领域。
现实不容回避。须家河组被西南油气田公司列为重要开发领域,继而吹响“规模效益开发攻坚战”号角,广安地区成为首个主阵地。
历史照亮未来。川东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四川油气田持续勘探开发三十多年。现实摆在面前,石炭系与须家河组有显著区别。人们有理由相信,开发石炭系的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果,对须家河组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思源广场青铜宝鼎上的名言,更让西南油气田公司不断收获勇气:难题,产生于谋划发展之时,必须消失在前行征途之中。
目标集聚人心,责任孕育动力。物探、地质、钻井、气田建设、开采输送,构成了开发须家河组的团体,挥洒创新激情、实践经验,闪耀着鲜活的魅力。
物探队以广安地区为施展才华的平台,3个月完成通常用8个月的二维地震数据采集作业,集约已有技术、经验,圈定富集天然气区域。
加砂压裂是提高井单产量的重要技术。四川油气田创新实践,摸索诀窍。2007年9月27日,广安气田002-X36井场,人们欢呼雀跃:加砂压裂作业创造支撑剂量等3项“全国之最”,测试日产量为广安气田50多口气井之最。
气田产量和效益有极限,提高产量和效益的探索无止境。从广安气田,到合川气田,再到安岳区块,一路挑战,一路高歌。
开发合川气田须家河组储层中,25口井试验推广“封隔器分层加砂压裂合层开采”技术,单井平均测试产量是探井合层压裂的4倍。
开发安岳区块须家河组储层中,加砂压裂技术再上一层楼。继水平井分段加砂压裂、直井多层加砂压裂试验之后,10月15日,岳101———X4成功实施“一趟管柱分层加砂压裂”。
须家河组的天然气不含硫化氢。广安气田实施“快速钻进、井下节流、分采合输”,打破“一井一站一套人马”定势,优化、简化采气流程,既快速增产,又节省投资。开发井完钻5天,即开始产气。
提高单井产量,从部署井位做起,储层保护与加砂压裂并举。
提高开发效益,从优化设计做起,井位勘定与站场建设齐飞。
通常,一个井场,一口井。合川气田一个井场多口井———丛式井组。合川001-32井组3口井,一口井的平均用时约占“一个井场一口井”的60%,既降低土地用量,也节省钻机搬家费用。
岳101-Z56井,9月24日开钻,标志着安岳区块不仅部署丛式井组,而且开始尝试“一口井两个井底”的最大储层钻井技术。降低投资,相当于增加效益。
在广安气田产能建设经验基础上,合川气田推进地面工程标准化,工艺流程、关键设备定型等“五统一”,单井产能建设工期缩短约10天。安岳区块如法炮制,今年提前两个月实现产能建设目标。
亲历合川气田成长的杨拥政、王为民,开新井是搭档,参观过广安气田采输气流程,关注着安岳区块的动态。10月25日至29日,连续5天早出晚归,跑5个井场,匆忙、劳累,但快乐、充实,因为“企业大发展,员工有事干”,毕竟“须家河组成为增储上产主力,开发范围一定会进一步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