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 - 《莆田学院报》
上善若水
作者:□艺术系教授 谷凭
2010-03-10
曹雪芹借宝玉之口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将女儿比作水,是因为水是日月山川美秀之气所在。但它并不因为女儿就失去了重要,恰恰相反。有这样一个女子,一个名为“默娘”的女子,千年来在她那影响后世甚广的故事里,人们尊她为妈祖神。她是千百年来和平的象征。
黑夜中人们听到过她的呼唤,风浪中人们目睹过她的焦急,危机中人们寻得过她的搭救,灾难里人们感受到她的慈济,她是航海人的精神家园。每到生死存亡的时刻,正是由于无处不在的女神,人们才能转危为安。而今人们过着安乐、舒适的生活。
就是这样。水———看似柔弱,实则坚韧,聚点滴成波涛,汇大湖而成四海。老子《道德经》中写道:上善若水,仅此一句话,便叫人体会到水的意境:透明,深远,丰富,坚韧。它是说做人也要像水这样,简单朴实,蕴意深广,人若能做到像水一样,那便为上善了。
水,当它流进一个古老中华民族历史时,人们知道:上善若水,默娘做到了。在后来的日子里,每到三月三,全世界华人信仰者代表来到莆田,带着“妈祖像”回到福建莆田娘家,那是怎样心境?上万人的聚会,整个城市都在沸腾。这时刻人们象水,感觉再简单不过,每个人都在流淌。妈祖象征着人能真正做到,水一样的纯净,水一样的澄明,水一样的大智若愚,水一样的源远流长。
这样的人必是心性至善至深之人,她能在喧闹海涛到来前,始终高举起航标灯,为患难的人找到一个回家的港湾,他能在纷扰乱世中看到谁是敌人,他能在流言霍乱中找到医治的良药,这样的人必是与山为邻,与水为友,他秉承了水的坚韧与灵性,在尘世中静守一份自己的净土,待人接物永远笑脸谦和,偶遇灾难则被挖掘惊世才情,来时祥云缭绕,走时无牵一缕清风,留下水流过的痕迹。那思想的光辉与和平照亮了全世界海外游子和海峡两岸人们的心。
妈祖的故乡莆田,城内外不仅有山,山间还有木兰溪,河流多汇入海洋。最能体现莆田人性情的女人,像那林间淙淙的小溪,那峰顶汇聚的细流,那石缝间涌出的清泉,都是山石流动的魂。缭绕山间的雾气,顺山势而泻的白练,都是最轻盈的灵动,是山的生命。最美的水,在山之巅,在河之哮,最后归于大海。在这儿,水显出了它最令人赞叹的一面———博大。海天间那浑然天成的壮阔气象,有谁会不慨叹海之大、海之阔?
水是美的,它的意蕴让我陶醉,让我去描绘。我爱水,因为水是最美丽的风景。
在高高的妈祖雕像脚下我被美感动,除了那无涯无际的寂静。她依然在寂静中永恒,遥望大海的那一边,我在她的永恒里品味着寂静。终于想起伟大先民老子的一句“大音希声”,才似懂非懂地从寂静中听到了那永恒的旋律。“佛海无边善是岸,一句弥陀作大舟”。水承载着世界之外心灵的彼岸,为希望和恐惧找到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