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美丽的身姿,清脆悦耳的声韵;一双眸子迥亮传神,一挥手,一回头,台风稳重,步履从容。在《红灯记》“痛说革命家史”选段中,她把李奶奶的英勇顽强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沙家浜》“智斗”选段中,她把阿庆嫂的聪明睿智表现得惟妙惟肖。她就是京剧社副社长、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54班徐娜。
看惯了街舞,听够了摇滚,突然来一段京剧,犹如一股清风,沁人心脾。京剧是国粹,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西方文化备受推崇,传统文化低糜不振的今天,徐娜以一个并不多见的京剧爱好者的身份出现在校园,她让我们近距离地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传统艺术的多姿多彩。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京剧名角邵翠香老师来班上选苗子,大概是我当时的眼神特别乖吧,邵老师一眼就相中了我”。小徐娜从此每天早上六点和下午五点都要准时到学校的活动室跟邵老师练声、排戏,直到初中毕业,从未间断。
第一次正式登台表演,是参加江苏省小学生戏曲大赛。当时徐娜扮演《沙家浜》选段“军民鱼水情”中的沙奶奶。头一回见到这么大的场面,小徐娜不免有些紧张。登台前,邵老师一再鼓励她:“不用怕,沙奶奶是勇敢的,你也要像她一样勇敢!”小徐娜紧张得只知道使劲点头。但一出场,京剧特有的韵味让她马上找到了感觉,心理紧张立刻消解。这场比赛,徐娜没有让老师失望,一举获得南京赛区第一名。此后,徐娜便一发不可收,“苏阳杯”赣榆县青年歌手大赛二等奖、城头镇人民政府艺术汇演一等奖、赣榆县中小学生文艺演出一等奖,种种荣誉接踵而至。徐娜还参加赣榆县文化局组织的各类文艺下乡活动,将京剧艺术带到乡村农家。
进大学后,徐娜加入了京剧社,跟随杜剑刚、李延馨两位老师 进一步学习。杜剑刚老师京胡锣鼓,样样精通,京剧理论功底深厚;李延馨老师舞台经验丰富,“手、眼、身、法、步”面面俱到。徐娜在两位老师的指点下,将《红灯记》里的李奶奶、《沙家浜》中的阿庆嫂扮演得更加传神。去年11月,在“核工业同位素联谊晚会”上,她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念念同台演出京剧,她的一招一式,一腔一调,都有板有眼,韵味十足,观众大加赞赏。
令人吃惊的是,一个痴情于京剧艺术的女生,其它方面也同样优秀:大一下学期过英语四级,大二上学期又顺利过英语六级;获得乙等奖学金、校曲艺队优秀队员、十佳优秀会员等荣誉称号。
采访归来,明月皎皎。途经南华园时,我们听到一位老人家正在教小孙子唱《文昭关》伍子胥选段“一轮明月当窗前”,老人唱一句,小孩咿呀学一腔。这稚嫩纯真的唱腔令我生出一丝激动,我不由得记起李商隐的名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便将其书于扉页。是的,有无穷尽的“雏凤”,传统艺术必将历久弥新,似皎洁的明月、湛蓝的池水,滋润华夏子孙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