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莆田学院 - 《莆田学院报》

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

2018-12-25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跨国界、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各种文化间的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也日益频繁。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洋风”、“韩流”等外来文化也席卷而来。
    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其带来的一些西洋节日也受到了国人的推崇。每逢万圣节,圣诞节等一些西方节日,国内一些城市就会出现热闹非凡的场景,那种喧嚣让人瞠目结舌。虽然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是时代所趋,但当西方文化在国内的发展显露出喧宾夺主的势头时,这就必须要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
    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发展的重要因素,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必然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传统文化增添新的活力。我们需要以宽容开放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不可盲目排外。毋庸置疑的是,很多西方的先进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开放不等于全盘继承,凡事都有两面性,文化也有优劣之分。西方文化在丰富中华文化的同时,也会给中华文化带来冲击,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仅会滋生人们好逸恶劳的心理,还会加重人们的功利心,严重时甚至还会影响社会风气,破坏社会和谐。因此,我们要主动吸收和接纳西方文化的精华成分,剔除西方文化之中的糟粕,使之辩证地融入到当代中国文化之中。
    岁月无情,大浪淘沙,世界上曾有多少文化被卷入历史的浪潮中,再难延续。中华文化从五千多年前一路走来,体现出了独特的中华民族特色。宣纸上,有刚柔各异的书法;画卷中,有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舞台上,有中外闻名的京剧和昆曲;窗前,是精巧绝伦的剪纸;桌旁,是图案秀丽的刺绣;书架上,是驰名中外的四大名著;台边,是古朴典雅的青花瓷;院内,有人苦练中国功夫;教室里,有人朗诵中国诗词;厅内,有人惬意静坐品茶;亭前,有人悠然赏景弹琴……我们应当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有专家指出:“任何传统文化,只有时代化才能真正为今人所用,才能具有不竭活力。否则,只能是一堆故纸、束之高阁、一派陈词、无人问津。”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就在于中华文化在海纳百川,学习借鉴西方优秀文化之后,依旧能够保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并不断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出宝贵的力量。
    我们要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促使中华文化走向新辉煌!               

本报记者 邢昊天 见习记者 杜昊